情理交融化纠纷 着重调解促和谐.doc.ppt

情理交融化纠纷 着重调解促和谐.doc.ppt

  1. 1、本文档共1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情理交融化纠纷 着重调解促和谐.doc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社会构成中最为基础的两个方面,对其各自的构成以及其不同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梳理和考察乃是了解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入路。尤其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者的关系问题,更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一)社会历史观 哲学是从人的立场上对整个世界的一种审视,即一种世界观。而当其目光进入社会历史领域时,必然也会对社会历史有一见解,我们就把这种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和总的概括,称作历史观。当然,它也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二)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与哲学的基本问题相契应,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它是思维与存在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和展现。 1、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指的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物质生活过程,主要指构成社会的基本物质前提,如人口因素、地理环境、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等。 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所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场所。 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 为人类的审美活动提供对象。 18世纪,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名著《论法的精神》中系统阐述了关于社会制度、国家法律、民族精神取决于“气侯的本性”、“土地的本性”的观点,孟德斯鸠认为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土壤和居住地域的大小,对于一个民族的性格、风俗、道德、精神面貌、法律性质和政治制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人口因素 人口因素是指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的总和。人口是构成社会生产的基础和主体,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口状况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人口决定论” 的错误 “马尔萨斯“人口论”于一七九八年出版,当时正值工业革命以后,社会经济发生根本性的变动,工人们大量失业,普遍贫穷,时有暴动,人们对于资产阶级政府感到很大的不满。马尔萨斯写人口论的本意,就在于从理论上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政府,……不是政府之过,主要是由于人口增加太快,而粮食增加太慢引起的。这种论调是他“人口论”的出发点,也就在这一点上他根本错误了。” ——摘自马寅初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书面发言 (1955年) 生产方式 人类社会要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仅仅具备人口因素和地理环境还是远远不够的。自然界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因此人类必须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进行生产活动,以获得必要的生活资料。而体现人与自然关系的生产力,与体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生产关系,共同作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成为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条件。 ◆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第一,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其它一切社会活动的物质前提。 第二,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第三,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着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满足人类的需求;发展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类的需要,还应考虑后代人的需要;今天的人类不应当以牺牲今后几代人的幸福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使经济能够持续进行下去 ※1982年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 ※1984年又宣布保护环境为基本国策,并从“六五”计划起把国民经济发展扩展为经济和社会发展。 ※1996年确定可持续发展战略。 ※ 2004年确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由于社会是由意识性的主体——人所构成的,而人的社会活动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意识的影响,因此社会意识亦构成社会生活中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2)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社会意识也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并能反过来影响社会存在。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社会意识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而且不同形式的社会意识之间也存在相互影响。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4)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