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12 人体解剖生理学1011 泌尿生殖内分泌 神经ppt课件.ppt

理学12 人体解剖生理学1011 泌尿生殖内分泌 神经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理学12 人体解剖生理学1011 泌尿生殖内分泌 神经ppt课件

第十章 泌尿生殖系统;第一节 肾;肾小囊 ;第二节 尿液的生成过程 ;血浆渗透压:320mOsm/L 正常尿液的渗透压:50-1200mOsm/L 体内缺水时 产生 高渗尿 尿浓缩 体内多水时 产生 低渗尿 尿稀释; 生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生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生殖细胞、繁殖后代和分泌激素。 ;内生殖器; 输精管的延续,穿入前列腺底,开口于尿道;前列腺;内生殖器;子宫; 子宫宫壁厚,伸展性大,由粘膜、肌层和外膜构成,子宫内膜是受精卵种植和胚胎发育的场所,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含有大量腺体。青春期后,子宫内膜在激素的调控下每隔约28天发生一次内膜剥脱和出血的现象--月经。三层平滑肌为内纵行、中环和斜行、外纵行。;阴 道;女性外生殖器 ;前庭大腺;女性乳房;排卵与受孕;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 ;二、激素;(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 主要内分泌腺及其作用 ;垂体分泌的激素;(一)神经垂体分泌的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神经系统;神经组织组成: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细胞 = 神经元: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形态不规则。 主要功能: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 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细胞起支持、营养、绝缘和参与髓鞘形成的作用。 ;(一)神经元;胞体 树突 轴突 终末;细胞核:核大色浅,核膜核仁明显。 细胞质:区别与一般细胞的结构特点 -细胞膜:大量离子通道、受体。;尼氏体(HE) Nissl body ;树突: 其内结构与胞体相似,功能是接受刺激,表面可见大量刺状物。树突为接受刺激的结构。 轴突: 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主干上可分出侧支;末梢分支较多。轴突为传出刺激的结构。;双极N:一树突(外周突),一轴突(中枢突) 假单极N:离胞体后分外周突、中枢突(一树突,一轴突) 。(位于神经节内) 多极N:一轴突,多树突,扩大神经联系。 ;;(2) 按N功能分类 ;(二) 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C: 突起末端膨大,贴附于毛细血管壁。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作用。 少突胶质C: 胞体小、突起少,中枢神经纤维的髓鞘形成细胞。 小胶质C: 胞体小,短棒状,胞质少,可转变为巨噬细胞。 施万细胞: 包绕于周围神经元周围,参与外周神经纤维的髓鞘形成。;星形胶质细胞;三、神经纤维和神经;有髓神经纤维纵断(低倍);四、突触;; 突触前膜 (神经膜);突触高倍(银染);五、神经系统某些常用术语 (一)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的突起和包在外表面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的结构(分有髓和无髓) 。 (二)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平行排列成条索状,称为神经。 (三)神经束:中枢神经系统内功能和起、止相似的神经纤维集合成束,或称为传导束。 (四)神经节: 周围神纤系统内,功能相近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称神经节。;(六)灰质: 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集聚形成.新鲜标本上呈暗灰色。大脑和小脑内的灰质称为皮质。 (七)白质:中枢神经系统内,有髓神经纤维聚集形成,因外有髓鞘,故色泽白亮。大脑和小脑内的白质又称为髓质。 (八)网状结构:中枢神经内,灰质和白质混杂排列而成。 (九)传导通路:传导神经冲动的通路,传入部分称为感觉传导通路,传出部分称为运动传导通路。; 恩格斯在100多年前就指出:“地球上几乎没有一种变化发生而不同时显示出电的变化”。人体及生物体活细胞在安静和活动时都存在电活动,这种电活动称为生物电现象。 细胞生物电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及视网膜电图等就是这些不同器官和组织活动时生物电变化的记录。; 机体中几乎所有的细胞和组织在受到适宜刺激发生反应时都伴有电位的变化。;静息电位:细胞处于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细胞活动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的变化的电位波动。 ;(一)静息电位(RP) 细胞处于相对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是一种稳定的直流电。 ;所有的静息膜电位都表现为膜内电位低于膜外,把膜外的电位定为零电位,那么膜内就为负电位,这种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极化状态。“膜电位”:膜外电位定为零电位时,膜内、外的电位差。(正、负和大、小是分离的) RP值: 生物界大都为-10至-100mV 哺乳动物的神经骨骼肌细胞为-50至-90mV, 人的红细胞约为-10mV;(1)理论上看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匀 ;膜上的 “泵”: Na+-K+ ”泵” 也称为: Na+-K+依赖式ATP酶。;RP产生机制的膜学说:

文档评论(0)

many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