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田玉秀.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田玉秀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一课时 灿烂的中华文化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能力目标:通过收集有关我国历史、文学、军事、思想、科技等方面的史料以及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生动材料,让学生体会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中的中华文化的力量。这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知识目标:了解和理解源源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感悟传统文化对我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我国发展道路的深刻影响。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民族文化对自己的影响和民族文化在自己身上的体现;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主动树立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意识。 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现状。同时种种纷繁复杂的网络文化也对当代学生构成了巨大的冲击力,这些都是学生难以把握和选择的,并且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正在逐步减弱,盲目跟从外国文化等现象,都造成学生价值取向的混乱。 2、学生的需要:如何针对学生当前的价值取向的错综复杂的实际,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寻根活动,让学生对我国古代灿烂的民族文化有某一方面的深刻认识是十分必要的。增加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让学生在文化寻根中找到学习的兴趣和乐趣,不仅使教学的需要,更是学生学习的需要。 课前布置自主探究题目: ☆关于中华文化,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中华文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各个领域的代表者是什么? ☆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三、综合设计思路 导入: 齐唱歌曲《唱脸谱》,结合音乐课中学生们爱听乐唱的歌曲来导入,既可增强教学的亲切感,又可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后面教学做好铺垫。 活动一: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活动二:他们的来历?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活动三: 活动四:守护精神家园 ①启发学生从身边的一些玷污中华文化的现象着手,从我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弘扬我们博大而精深的中华文化,做个中华文化的守护者。(可以“对广告文化的冷思考”为例,详见附录) ②鼓励学生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积极向来我国观光旅游的外国游客,大力宣扬我们中华文化,做个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和文化交流的小使者。(可以“小小故事请三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以下三个历史故事武牧羊徙木为信负荆请罪故事所蕴涵的传统美德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教育学生懂得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使之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使学生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民族精神我传承 更快、更高、更强,支撑和造就更快、更高、更强的是自信、自强、自尊。这既是奥运精神的原动力,更是奥运精神的境界升华。 载人航天精神,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理原则。在探究中我们也感悟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中的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在这些思想的熏陶中,我们陶冶了情操,净化了思想。 附录: ▲社会发展阶段的阅读材料 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82321亿元,比上年增长9.9%,已连续3年保持10%左右增长。全国人均GDP1703美元。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6%;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1万元,比上年末增加2.1万亿元。 ▲2005年12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根据经济普查数据修订的2004年我国GDP数据,2004年GDP总量达到159878亿元,增加2.3亿元。由此,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的排名前移以为,成为第六,排在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之后,2005年又可能超过英、法,排名第四。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算法,调整后,2004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