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让学生受益终生.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好习惯,让学生受益终生

好习惯,让学生受益终身 七河小学 刘娟 【摘 要】习惯对于一个人的终身具有重大影响,小学是培养学生习惯的重要阶段和时期,因而教师要把握住时机,找准方法与策略,促进学生习惯养成。从目前来看,大多小学生的习惯意识较弱,随意性过强。为此,作为教师,有责任和义务,结合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让学生获益终生。 【关键词】 小学生;习惯养成;培养途径 对于习惯这个词,我的理解很广泛,有句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长期形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被我们称为习惯。陶行知先生曾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由此可见,习惯养成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深远,并且具有重大价值。尤其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更要挑起学生习惯养成的重担。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靠的是长期的、细心的引导与启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深刻认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对个人的成长起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它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一个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小学阶段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我的教学观察,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懒散,不会倾听,书写零乱,作业马虎,做事拖拉,学习方法不恰当等。然而由于种种的原因,我在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课堂中学习习惯的培养的关注还不够,也有片面追求分数的思想,使学生依然没有形成完善的自主倾听,自主交流,自主质疑等自主学习的习惯,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影响了新课程的更好实施。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给教学工作带来良性循环。只有具备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积极的学习心态,学生才会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从而真正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 为了更好地探索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教师要做好长期的努力工作,以科学到位的方法,促进学生习惯养成,让学生获益终生。 一、从细处入手,规范学生行为习惯 曾看到过一本书:“三流”的老师不可能教出一流的学生”。老师对学生有着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力,老师的温暖如春、循循善诱、深刻的洞察力和远见、做人做事,都对学生起到启蒙的作用。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教师要做到细心、耐心。小学生虽然活泼好动,但是模仿力极强。如果在促进学生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教师一味地以规则、守则等枯燥、理论性的东西约束学生,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为此,教师要改变策略,从细处入手,并且长期关注学生、训练学生,以小见大,逐渐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习惯养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从坐姿做起,端正坐姿。小学生生性好动,并且坐得东扭西歪的。为此,对于刚刚入学的小学生,教师则要以自身示范,要求学生端正坐姿,长期提醒、反复训练,学生的坐姿习惯会养成。如果在这过程中,教师只是利用语言,苛刻要求学生如何坐,可能会适得其反。除了坐姿,对于书包的整理、存放,交作业的细节,回答问题应该先举手,再回答等,教师都一一严格规范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教师对于学生的班级教室卫生也从严要求,如门、窗要擦干净,地面要干净卫生,每一位学生的桌子也要保持卫生整洁,不乱涂乱画等。在规范学生行为习惯时,教师要考虑周全,一一引导,并且耐心地引导学生。为了让学生参与进来,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说出课堂中、生活中应该养成的行为习惯,从而充实内容,让这些行为习惯内容更全面、更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在以细处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时,教师不能太过着急,前期需要的是反复训练、反复提醒,从而促进学生习惯养成。作为教师,也要起到榜样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也要做到。除此之外,为了形成良好的氛围,教师还可以设置一定的奖励,要求学生相互监督,从而促进学生遵守规则,养成习惯,使自身受益终身。 二、从尊重入心,情感引导行为习惯 教师做任何事情,关键是要“走心”。只有“走心”,学生才会打开心扉,愿意与教师交谈;只有“走心”,教师才能更好地以情感感染学生,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发生改变。而这其中的大前提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即使是学生在犯错,或者长期不遵守规则时,教师也要饱含一颗爱心,倾注情感,以情感引导学生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发生变化。 我班有一名调皮的男孩子,每次在做值日时都喜欢偷懒,与其一起值日的怨声连篇。此外,除了在自己值日时偷懒,这名调皮的小男生在别人值日时还经常捣乱,如扫完后故意再扔垃圾到地上,引进众人公愤。在接到学生投诉反映时,我并没有直接“批评”或者“呵责”这名男生,而是给予他十足的尊重,并耐心询问原因。经过多次交心交流,这名小男生终于道出原因,原来是他是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经常调皮被打,因而形成逆反心理,对于班级的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