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基础医学——第一篇 眼与眼眶的解剖.doc

眼科基础医学——第一篇 眼与眼眶的解剖.doc

  1. 1、本文档共1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84 第一章 眼与眼眶的解剖 第一节 相关的解剖术语 第二节 颅骨与眶骨 第三节 眼的结构 第四节 眶内容物 第五节 眼和眶相关的脑神经 第六节 眼附属器 第七节 视路的解剖 第一节 相关的解剖术语 在解剖学和组织学中,结构的位置和关系要求用国际通用的术语来描述。人体被一系列假想的平面分开(图1-1)。正中面或称正中矢状面将人体分为左右对称的两部分。与正中面平行的任一切面称矢状面,垂直于矢状面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称冠状面,与矢状面和冠状面都垂直的面称水平面。 涉及的解剖结构相对位置的术语:内侧(靠近人体的正中或正中矢状面)和外侧(远离人体的正中或正中矢状面);前(靠近身体的前表面)和后(靠近背部);上(身体直立,靠近头部或喙突的称为上)和下(靠近尾部的称为下);浅(靠近身体的表面)和深(远离身体的表面)。对结构的相对位置不能用一个术语准确描述的,可用联合术语来描述,如腹外侧、后正中等。 图 1-1 相关的解剖平面图解 第二节 颅骨与眶骨 一、颅的整体观 颅骨,包括下颌骨(更准确的说是带有牙齿的骨),由高度改良的轴骨成分(枕骨)和颅面骨构成。颅面骨分两部分,上部是呈碗状、容纳脑的脑颅,即神经颅。下部的面颅即内脏颅。颅骨可进一步分为颅盖和颅底。 二、颅的外观 颅骨间借缝(坚固的纤维连结)相连构成颅。脑颅骨共8块(仅两种成对),面颅骨包括14块,其中不成对的有两块(图1-2A,B)。颅包含许多腔,反映了其复杂的功能 ① 颅腔-容纳、支持和保护大脑 ② 鼻腔-与呼吸和嗅觉有关 ③ 眼眶-容纳眼及其附属器 ④ 口腔-为消化道的起始部,负责咀嚼和初步加工食物;含味觉感受器。 许多颅骨内有含气空腔,如鼻旁窦(图1-3)。整个颅的主要解剖特征见图1-2A和B 图 1-2 颅骨两面观:(A)前面观;(B)侧面观来图解各块骨及重要的解剖界线 三、眶骨 两个眶腔位于脑颅和面颅之间,由鼻腔、筛窦、蝶窦将其隔开(图1-3A~C)。每侧眼眶是一个凹腔,容纳和保护眼及眼附属器,并提供眶周面部的神经传递和血液供应。上颌骨、额骨、蝶骨、颧骨、腭骨、筛骨、泪骨构成了眶壁(图1-4和1-5A,B)。眶大致呈四棱锥形,底为眶缘,尖为视神经管。眶有上、下、内侧和外侧四壁(图1-4)。眶下壁由外向尖端逐渐变窄,因此锥体的尖部呈三角形。眶在眶缘后宽约1.5cm。除内侧壁呈长方形外,其余眶壁均近似三角形。眶内侧壁大致与正中矢状面平行,而外侧壁则与该平面约呈45度角。眶口朝前外稍偏下方开放,因此从眶尖入眶的肌肉都走向前外方(图1-3A, B)。眶约40mm高、40mm宽、40mm深。眶容积约 图 1-3 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术(CT)和磁共振(MRI)分别从横断面(A,B)和冠状面(C)扫描头部,显示眼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图中包括筛窦(ES)、额窦(FS)、上颌窦(MS)、蝶窦(SS)、鼻腔(NC)、下鼻甲(IC)、眼外肌(EOM)、视神经(ON)和海绵窦(CS) 图 1-4 眶骨:中间的图是完整的眶的前面观,周围的四个图(最左上方的图所显示眶的切开面)显示构成眶的上、下、内侧、外侧四壁的各骨及其它显著标志。眶上壁:额骨眶板及小部分蝶骨小翼。眶内侧壁:上颌骨额突、泪骨、筛骨眶板及蝶骨体。眶下壁:上颌骨眶突、颧骨眶面及腭骨眶突。眶外侧壁:前方为颧骨,后方为蝶骨大翼眶面 图 1-5 (A)骨性眶的前面观:显示眶尖部的重要骨性标志及其关系,眶上裂(SOF)、视神经管(OC)及眶下裂(IOF)。IOG,眶下沟;LB,泪骨;EF,前后筛骨孔;SN,眶上孔;FB,额骨;NB,鼻骨;Max,上颌骨。(B)眶的侧面观:ZB,颧骨;PtMF,翼上颌裂;GtWS,蝶骨大翼;ZFS,颧额缝;ZFC,颧面管;LC,泪嵴;E,筛骨;Mx,上颌骨 (一)眶壁 构成眼眶上、下、内侧、外侧的骨总结于图1-4中。 眶上壁的特殊结构: ① 泪腺窝 位于眶上壁前外侧、额骨颧突的后方。 ② 滑车窝(凹) 位于眶上壁的前内侧,距眶缘约4mm,为滑车(小滑轮)的附着处。上斜肌的肌腱通过滑车。 ③ 筛前孔和筛后孔 位于眶上壁和内侧壁的交界处、额筛缝的上方(图1-5A 关系:眶上壁使眶与颅前窝和大脑额叶分开,除蝶骨小翼形成的部分外,余部眶上壁质薄透明。额窦位于眶前上方。 眶内侧壁的特征: ① 眶内侧壁呈长方形,质薄(0.2~0.4mm)。构成此壁的四块骨被垂直缝分隔(图1-4和1- ② 容纳泪囊的泪囊窝:位于泪嵴前后部之间,泪囊下方与鼻泪管相连接(图1-5B)。 关系:眶内侧壁是最薄的眶壁,呈透明或半透明状——在干燥的颅骨透过此壁可较明显的看到筛窦(图1-5A,B 眶蜂窝织炎 鼻窦感染可通过纸样薄的眶内侧壁(纸样薄板)蔓延至眶,形成眶蜂窝织炎。 眶下壁的特征: ① 眶下壁

文档评论(0)

187****50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