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护师-考试医院感染小抄.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管护师-考试医院感染小抄

第一章 医院感染护理学绪论 一、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应用抗生素、监测评价 1、医院感染的概念:亦称医院获得性感染简称HAI。是指发生在医院内的一切感染。2001年1月3日实施。 2、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一)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 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污染)的感染。 4.新生儿经母体产道时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二)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h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独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3、医院感染的分类预防与控制 (一)外源性感染及其控制 亦称交叉感染或可预防性感染,通常是指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这类感染通过现代的消毒、灭菌、隔离和屏障护理、无菌技术等措施的应用,基本上能达到有效地预防和控制。 (二)内源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称自身感染或不可预防性感染。引起这类感染的微生物来自病人体内或体表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包括虽从其他病人或周围环境中来的,但已在该病人身上定植的微生物。 第二章 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原理 一、人体正常菌群大部分是厌氧菌。与粘膜上皮细胞有关系。 人体的正常菌群生理作用:  1.营养作用 在肠道可降解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有利于机体进一步吸收,同时亦可合成各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叶酸、泛酸及维生素K等。  2.免疫调节作用 能产生多种抗原物质,刺激机体免疫应答,使免疫系统经常保持活跃状态,在抗感染上有重要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定植抵抗力作用 主要是通过争夺营养物质和空间位置,产生代谢产物等来杀伤侵入的有害细菌。比如,皮肤上的痤疮丙酸杆菌,能产生抗菌性脂类,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的生长;口腔中的唾液链球菌能产生过氧化氢,可杀死白喉杆菌和脑膜炎球菌等。  4.生物屏障作用 在人体皮肤、黏膜表面特定部位的正常菌群,通过黏附和繁殖能形成一层自然菌膜,是一种非特异性的保护膜,有利于抗拒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及定植,所以人们把正常菌群视为机体防止外来菌侵入的生物屏障。 5、其他:双歧杆菌、乳酸、肠球菌可降低胆固醇、血氨、抗衰老。 二、微生态的平衡 1、微生态的平衡是指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正常微生物群与不同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动态的生理性组合,达到定位、定性、定量三个方面的平衡。 2、微生态失衡 微生态失衡是指在外环境影响下,正常微生物之间及正常微生物与宿主之间平衡状态改变,由生理性组合转变成病理组合的状态。微生态失衡会引起菌群失调和移位。 1.原位菌群失调? 原位菌群失调是指正常菌群虽仍生活在原来部位,亦无外来菌入侵,但发生了数量或种类结构上的变化,即出现了偏离正常生理组合的生态学现象。根据失调程度不同,原位菌群失调可分为三度。   一度失调:在外环境因素、宿主患病或所采取的医疗措施(如使用抗生素或化学药物治疗)的作用下,一部分细菌受到了抑制,而另一部分细菌却得到了过度生长的机会,造成某些部位正常菌群的结构和数量发生暂时性的变动,即为一度失调。失调的因素被消除后,正常菌群可自然恢复,临床上称这为可逆性失调。   二度失调:正常菌群的结构、比例失调呈相持状态;菌群内由生理波动转变为病理波动。去除失调因素后菌群仍处于失调状态,不易恢复,即具有不可逆性。多表现为慢性腹泻(肠炎)、肠功能紊乱及慢性咽喉炎、口腔炎、阴道炎等,临床常称为比例失调。   三度失调:原正常菌群大部被抑制,只有少数菌种占决定性优势。发生三度失调的原因常为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使大部分正常菌群消失,而代之以过路菌或外袭菌,并大量繁殖而成为该部位的优势菌。三度失调表现为急性重病症状,如难辨梭菌引起的伪膜性肠炎。白色念珠菌、绿脓杆菌和葡萄球菌等都可能成为三度失调的优势菌。正常菌群的三度失调亦称菌群交替症或二重感染。  3.移位菌群失调? 在医院中更严重的是移位菌群失调,也称定位转移或易位。即正常菌群由原籍生活环境转移到外籍生活环境或本来无菌的部位定植或定居,如大肠中的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转移到呼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