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论文范文对复行为犯若干基本问题的检讨论文.docVIP

刑法论文范文对复行为犯若干基本问题的检讨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刑法论文范文对复行为犯若干基本问题的检讨论文

  刑法论文范文对复行为犯若干基本问题的检讨论文 近些年来,学界对于复行为犯具体问题的探讨已全面展开。比如复行为犯的着手问题、复行为犯的共同犯罪问题、其与相邻犯罪的区分问题,等等。但因其在基本问题的研究上存在着某些不当结论,具体问题的探讨出现某些偏差就难以避免。   摘要:张明楷教授否认我国《刑法》分则条文中某些ldquo;预备性质rdquo;行为具有ldquo;法益侵害的紧迫性rdquo;,进而将相关犯罪排除在ldquo;复行为犯rdquo;之外。然而,该认识存有值得商榷之处;ldquo;非牵连型复行为犯rdquo;、ldquo;松散型复行为犯rdquo;、ldquo;相对型复行为犯rdquo;并无存在的必要;ldquo;主要客体侵害说rdquo;作为复行为犯既遂的理论标准经不住推敲,ldquo;双重客体侵害说rdquo;应予倡导。   关键词:刑法论文范文,复行为犯,ldquo;要素行为rdquo;,犯罪类型,犯罪既遂,ldquo;法益侵害的紧迫性rdquo;,实行行为   限于篇幅,本文只研究如下三个方面的基本问题,希冀对复行为犯的理论研究有所助益:ldquo;要素行为rdquo;的认定问题、复行为犯的类型问题、复行为犯的既遂问题。   一、复行为犯之ldquo;要素行为rdquo;的认定问题   复行为犯被理解为ldquo;刑法分则规定的,在实行行为中包含数个异质且不独立成罪的行为的犯罪。rdquo;[1]75这在学界未见异议。根据该定义,构成复行为犯,要求具体犯罪实行行为的内部必须包含数个行为。在这里存在两方面的要求:一个是数量上的要求。即复行为犯的实行行为中可以分割为数个刑法所预先设定的ldquo;行为单元rdquo;(亦称ldquo;要素行为rdquo;,下同)。另一个是质的要求。这数个ldquo;行为单元rdquo;具有刑法意义,具有观念性、类型化,不是自然意义上的具体动作。然而,该定义并未明确此处的ldquo;要素行为rdquo;是什么性质的行为,是否包括《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些具有ldquo;预备性质rdquo;的行为。对该问题的明确回答,直接关系着ldquo;复行为犯rdquo;这一犯罪形态在我国《刑法》中的数量。不仅如此,更有学者认为ldquo;复行为犯rdquo;范围的合理确定对犯罪着手认定、犯罪既遂的成立、共同正犯的成立、加重犯罪与数罪的界限都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2]492   众所周知,《刑法》分则性规范所规定的行为都是ldquo;实行行为rdquo;,这是我国主流刑法理论之主张。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ldquo;复行为犯rdquo;在我国《刑法》中的数量是非常可观的。然而,新近以来有学者对此进行了ldquo;颠覆性思考rdquo;,明确指出我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行为,并非均为实行行为:ldquo;我国刑法分则的不少条文在规定实行行为的同时,描述了预备行为。rdquo;[2]495在其看来,我国《刑法》第196条第3款、第198条第1款、第224条、第265条即属于上述情形。[2]492该论者据此认为,尽管某些犯罪的行为是复数,但由于其中的ldquo;要素行为rdquo;并不具有实行性,不符合ldquo;要素行为rdquo;的基本属性(1),故而上述分则条文所规定的犯罪并非ldquo;复行为犯rdquo;。该观点也偶见于其他论者的相关论述中。[3]   笔者赞同张明楷教授所作的某些分析。正如张教授所言,上述分则条文所描述的部分行为的确具有ldquo;预备性质rdquo;,但能否仅据此就判定这些ldquo;预备行为rdquo;不属于ldquo;要素行为rdquo;,进而将这些犯罪排除在ldquo;复行为犯rdquo;之外呢?在本文看来,问题似乎没有那么简单。   其一,张教授指涉的ldquo;要素行为rdquo;是实行行为的组成部分,其ldquo;实行性rdquo;依附于行为的整体。虽然张教授所指的ldquo;要素行为rdquo;具有ldquo;预备性质rdquo;,但我们不能将其混同于《刑法》总则中的ldquo;预备行为rdquo;。首先,《刑法》总则中的ldquo;预备行为rdquo;是为了犯罪ldquo;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rdquo;。根据张教授的理解,这里的ldquo;预备行为rdquo;是为犯罪的ldquo;实行行为rdquo;服务的,是为ldquo;预备行为rdquo;实施的准备行为,不能认定为犯罪预备。[4]也就是说,此处的ldquo;预备行为rdquo;与ldquo;实行行为rdquo;是相分离的,并非其组成部分。再者,《刑法》总则中的ldquo;预备行为rdquo;具有模棱两可的性质。它往往不能说明行为已经进入了犯罪实施阶段,也不能说明行为者已经具备犯罪意图。例如,某人

文档评论(0)

zhengshum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