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北特色年俗.ppt.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晋北特色年俗.ppt

LOGO 浅谈晋北地区特色年俗 朱兵兵 O 春节是中国最传统、隆重的节日,也是历时最久的。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王爷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地让人热闹了一个月。 晋北地区的春节,一般从农历腊月初八就开始,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结束,甚至于到二月二止。民俗有“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的说法,这正是众多春节习俗的真实写照。 晋北的小年 农历二十三,传说灶王爷第二天就要上天奏明玉帝人间善恶,玉帝依此降福祸,家家忙着祭灶。这天晚上,供上关东糖、糖瓜(意在粘住灶王爷的口)等,由家长主祭上香行礼,而后连将灶神连龛带像放在松柏枝、芝麻秸架上点火焚化,谓之送祭。  “二十三,祭灶官”,灶王爷一上天,这年也就快到了。所以腊月廿三这一天又称小年。 “小年”送灶王,大年三十的晚上接灶王回人间过年,因而,年三十那天先举行“接灶”、“接神”的仪式后,才能轮到祭拜祖宗。 “二十三,祭灶官”,灶王爷一上天,这年也就快到了。晋北地区流传的歌谣是:腊月二十三 、灶君爷爷您上天 ,嘴里吃了糖饧板,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 由于灶王爷的汇报关系重大,在他上天之前,老百姓要搞一个祭拜仪式,俗称“送灶”或“辞灶”。如今,这种祭灶已经不常见了。一盘灶饼、一包芝麻糖、一把草料、一只杀好的去毛公鸡都是必备的:灶饼是让灶王爷在来回天宫的路上充饥的;芝麻糖是用来粘灶王爷的嘴的,让他没法子说坏话;公鸡是送给灶王爷的“天马”;至于那把草料,自然是喂“天马”的。 祭灶多在黄昏之时举行,先把灶饼、芝麻糖、公鸡等物品供奉在灶官像前,然后在像前点起三炷香,一家老小轮流给灶王爷磕头。边叩头,边烧金银纸帛,再把芝麻糖放到火上烧成“稀”,糊住灶王爷的嘴。 礼毕,把草料扔到厨房顶上喂“天马”。然后把灶官像揭下来,拿到院子里焚烧。一边烧,一边祈祷:“二十三去,初一五更回。灶王爷呀,您是一家之主,请您骑上骏马,带上干粮,上天宫去,好话多说,坏话不讲,下界时多带吉祥如意,万事亨通。请吧——”之后,燃放一挂鞭炮为灶王爷开路,就算把灶王爷送上天了。 过小年除祭灶习俗外,还有扫尘、吃灶糖(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压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小年,北方的人们大多讲究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某些地区还吃各种糕类和荞面。 送灶王爷时,人们嘴里还念叨着:“灶王爷,你听着,厨房里你见天儿看着过,我顿顿省吃又俭喝,抛米撒面是一时错,炉窝里肮脏是烧黎多,你老人家可得担待着,这糖瓜你吃不了全拿上,捎给玉皇爷爷尝一尝,我这里与你把头磕,上天去千万给我把好话说,初一你早点回来别耽误,到咱家吃我蒸下的枣山馍。” 腊月三十晚上,每家每户都要蒸枣山馍,供在灶君爷台上。迎接灶君爷初一归来,合家享用,以报“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恩德。 灶糖与枣山馍 在忻州地区,家家户户都要蒸“花糕”来供奉灶君。并且还要在花糕上镶一大圈的大红枣,这与灶君尚红色有关。花糕还要装饰得花团锦簇,花瓣丛集,珍禽欲飞,又圆又大。从背面看,酷似铜盘,从前面看,形似宝塔。无论是蒸“枣山馍”,还是蒸“花糕”,都是每个家庭主妇展示做面食“花儿馍”手艺的绝佳时节,更是在家族众人面前“秀”自己的好机会。 大年初一 “拜年”是岁后迎新纳福的主要活动,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其内容丰富多彩。元日子时交年时刻,伴着新年的钟声、震耳的鞭炮声,各家开始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通常的顺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后出门去拜亲朋好友;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等各种讲究,直至拜到正月十五,所谓拜个晚年。”如今的晋北地区通常是后一种习俗,“过年好”成为最常用的拜年俗语。 晋北年画 春节生旺火 晋北地区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它与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发生各种联系。因此,煤的作用远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   每逢春节除夕和元宵节,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里面放柴,外面贴上大红字条,上写“旺气冲天”等字。单等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大人孩子围起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天”。孩子们也可以走街串巷观看评论火堆大小,谁家的火堆大,着的旺,谁家的旺气也大。正如清朝《大同县志》所述:“元旦,家家凿炭伐薪垒垒高起,状若小浮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eoe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