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神经疾患医学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Thank you 70年代初,Sweet等〔1〕开展经皮半月神经节选择性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不仅提高了疗效,而且并发症明显减少。80年代初,我国内地引进此项技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组524例中,男203例,女321例,男∶女为1∶1.5, 平均年龄55(23~87)岁, 各年龄组分布见表 1,病程平均4.7(3个月~40年)年。 疼痛部位仅1例为双侧,其余均为单侧,部位分布见表 2。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者521例,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者3例, 均为口底鳞癌患者。 本组均经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药物治疗, 曾行利多卡因封闭30例,周围神经撕脱、冷 冻17例,骨腔刮治6例,无水酒精、复方奎宁 封闭13例,麦克氏囊甘油注射1例。 按Sweet氏法〔1〕穿刺,方波刺激定位后温控 热凝,术中观察患者反应并不断地进行角膜及 面部感觉测试。术后嘱口服复方新诺明3 d。 本组524例首次射频治疗后,有效率为98.5%,其中完全止痛395例(75.4%),减轻(好转)121例(23.1%),无效者8例(1.5%)。第一次射频治疗后有115例(21.95%)复发,复发后再次射频治疗者76例。第二次射频治疗疗效与第一次相近,有效率为97.4%(74/76),其中完全止痛73.7%(56/76),减轻23.7%(18/76),无效2.6%(2/76)。第二次射频治疗后复发15例,其中11例进行第三次射频治疗,全部有效,其它经服用药物基本控制疼痛发作者,未再施术。本组术后观察1年者77例,2年者136例,3年者147例,4年者96例,5年者68例。 第一次射频治疗后复发时间及例数 治疗是否成功,关键在于穿刺的准确性。穿刺位置越准确,刺激电压越小。根据本组的经验,刺激电压在0.01~0.1 V时可热凝,效果较好。 传导疼痛的无髓鞘细纤维在70~75℃时就发生变性,而传导触觉的有髓鞘粗纤维则较能耐受更高的温度,在控温条件下可只损伤痛觉纤维而不损伤触觉纤维。  本组中6例术后出现程度不同的张口受限和咀嚼无力,这与射频热凝毁损了三叉神经中的运动根有关。故穿刺卵圆孔时,如方波刺激时有与刺激同步的下颌运动,则调整针位,避开运动根。本组1例出现眶尖综合征,临床表现为:眼球运动受限,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三叉神经第1支分布区痛触觉消失,角膜反射迟钝,视力减退,视野有中心暗点,视乳头水肿及视神经萎缩。其原因为穿刺过深,针尖刺入海绵窦出血,使海绵窦三角内的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外展神经受血肿压迫。 下齿槽神经封闭法主要有两种: ①口外穿刺法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肩下垫枕,头向后仰并转向健侧。穿刺点在下颌骨下缘稍下而偏内,下颌角的前方1.5—2cm处。置左手食指紧贴下颌支后缘(右侧封闭指尖向上,左侧则朝下),以指示进针的方向。右手持注射器由穿刺点刺入皮肤达下颌骨内侧面,与左手食指平行的方向沿骨面向上缓慢深入3.5-4cm,遇有触电感,则表示已至下颌孔。回抽无血,先注入2%利多卡因2—2.5ml,待下颌麻木后,再注射95%或无水酒精0.5-1ml。 ②口内穿刺法 患者取半卧位,头后仰,张大口,以压舌板牵拉颌部向外,确定颊垫尖和翼下颌韧带的位置。穿刺点在颊垫尖和翼下颌之间的中点。以2%碘酊及75%酒精黏膜消毒后,将穿刺针由对侧口角向进针点刺入,并保持针尖与下颌磨牙咬合平行,进针约2—2.5cm时,即达下颌孔处骨面。回抽无血,先注入2%利多卡因2—2.5ml。3—5分钟后患侧下唇及舌尖处出现麻木感,则证实注射部位准确,然后缓慢注入无水酒精lml。若只作舌神经封闭时,注射方法同上,只是针尖抵达骨面后,再向后退回1cm,然后注射无水酒精。 注意事项:口腔黏膜发炎时,不可经口腔注射,以防止感染扩散。偶有个别病例发生反射性下颌挛缩,通常不需作特殊处理,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自行缓解。 面神经麻痹 Facial nerve paralysis 面瘫 Facial nerve paralysis 中枢型-核上型(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质之间) 周围型-核下型(面神经核以下脑桥下部、中耳、腮腺) 贝尔麻痹或贝尔面瘫-周围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面部表情肌瘫痪 贝尔麻痹 口腔颌面神经疾患 三叉神经痛 Trigeminal Neuralgia TN 病因 etiology 中枢性病变学说 周围性病变学说 骨腔病灶学说 目前主要观点是疾病或神经激惹 导致感觉冲动传输异常造成。 肿瘤、血管畸形等原因也可导致 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刺激性症状感觉径路刺激性病变引起。包括: (1)感觉过敏:轻微刺激引起强烈感觉如疼痛感。 (2)感觉倒错:非疼痛性刺激诱发疼痛感。 (3)感觉过度:感觉刺激阈增高,不立即产生疼痛(潜伏期),出现强烈的定位不明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