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市薄壳山核桃引种栽培与产业化发展思路.docVIP

建德市薄壳山核桃引种栽培与产业化发展思路.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德市薄壳山核桃引种栽培与产业化发展思路

建德市薄壳山核桃引种栽培与产业化发展思路   摘要介绍了建德市薄壳山核桃的引种栽培历史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并提出产业化发展思路。   关键词薄壳山核桃;引种栽培;产业化发展;浙江建德   中图分类号S6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4-0106-01      薄壳山核桃是世界著名干果,果大壳薄,营养丰富。我国引种已有100多年历史。建德市是国内引种最早的市(县)之一,1952~2008年的50多年间,积累了丰富的山核桃引种栽培经验。在此基础上,探讨薄壳山核桃引种栽培和产业化发展思路,供大家参考。   1建德市的自然条件   建德市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中游,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18°54′~119°48′,北纬29°14′~29°47′,直线距离东西长90 km,南北宽45km,全市总面积2 329.19km2。东临浦江,南接兰溪、龙游、衢州,西连淳安,北与桐庐交界,是浙江省林区县(市)之一。建德市属中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带,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9℃;≥10℃年积温5 270℃。无霜期254d。年平均降水量1 500mm,春秋短,冬夏长。具有光温同步、复杂多样、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有利于林木生长。土壤以山地红壤为主,有机质含量中等,质地轻壤到中壤,多呈微酸性反应,是国内最适宜栽培薄壳山核桃的区域之一。   2引种栽培历史   1952年从杭州市西湖林场引种薄壳山核桃30株,1965年开始结果。至今大树胸径已经达50~60cm,因为是实生树,结实不多。到1984年为止,20年来累计采收坚果4 500kg。1953年场部种植0.47hm2,约100株。1976年,建德林场从早期引种的薄壳山核桃树上采种进行育苗,培育的苗木在本场乌石滩分场造林2.87hm2。如今,散落在全市各地村民房前屋后的大树在100株以上,而且生长正常,结果多年。   20世纪80年代初,由浙江省科学院(平阳)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浙江农业大学、浙江林学院、余杭长乐林场、建德市建德林场等单位组成浙江省薄壳山核桃科研协作组,引进“马罕(Mahan)”等国内外优良品种,于1981~1983年在建德林场1976年栽植的薄壳山核桃基地上进行高接换种试验示范,取得了一定成效。1985年开始挂果,1987年产量300kg。通过科学管理,近年来平均产量达到2 250~3 000kg/hm2,超过中心产区美国1 500kg/hm2的平均产量水平,充分说明建德市极宜引种栽培薄壳山核桃。   建德林场的薄壳山核桃采用的是高接换种技术,为了提高嫁接成活率,嫁接部位高度均在2m左右,造成树体高大,给修剪、病虫害防治、人工辅助授粉、采收等工作带来困难。因此,2001年开始,建德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将良种选育和规模化扩繁技术作为突破口进行攻关,为薄壳山核桃栽培基地化、良种化和良种嫁接苗的生产以及大量实生薄壳山核桃的改接换种提供技术支持。   3引种栽培的主要成果   (1)与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江苏省林科院、南京中山植物园、浙江林学院等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协作关系。通过引种和选育,已经收集到国内外优良品系58个,其中22个优良品系已经进入无性系测验阶段。建立了品种园和采穗圃,良种穗条已自给有余。建立了中心苗圃,年出圃3~5万株嫁接苗。2001~2007年累计出圃嫁接苗30 569株,实生苗50 007株。突破了嫁接技术难关,一至二年生实生苗嫁接成活率达80%,直径3~7cm大砧木林地嫁接成活率稳定在70%左右,技术省内领先,国内先进。   (2)制订和发布了国内第1个《薄壳山核桃生产技术规程》的地方标准,编写了《薄壳山核桃栽培实用技术》,并注册了“新安江”牌产品商标。   (3)建德林场嫁接果园,单位面积产量已超过主产地美国的平均水平,成为国内至今尚存的薄壳山核桃树龄最长、规模最大、经营管理水平和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无性系果园之一。累计推广种植薄壳山核桃超过133.3hm2,嫁接苗定植后3~4年开始挂果,树高控制在6m以下,达到采收不上树,以确保人身安全。   4产业化发展思路   (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小片为主,在庭园“四旁”推广种植。新建基地必须具备3个基本条件:光照充足、土层厚度1m以上、有灌溉条件。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2008年起,政府补助标准已经从每株嫁接苗3元提高到1 500元/hm2。积极争取从2009年起,造林当年补助达3 000元/hm2,第2~4年,每年补助培育管理费1 500元/hm2。   (3)继续抓好示范点,争取早出成果,早出效益。以点带面,调动果农的生产积极性。抓好品牌建设,推动产业化发展的进程。   (4)选好品种。尽快确定主栽品种和配套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