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陶瓷器第六章宋代瓷器.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陶瓷器第六章宋代瓷器.doc

中国古代陶瓷器 小军哥修改版 PAGE ⑤ 宋代瓷器 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瓷窑遍及南北各地,名窑迭出,品类繁多。举世闻名的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产生于这个时期。同时北方地区形成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南方地区形成龙泉青瓷窑系、景德镇青白瓷窑系、吉州窑系、建阳窑系等八大瓷窑体系。这些窑系各领风骚,烧制出风格独特的产品,呈现欣欣向荣,百花争艳的局面。 宋代五大名窑 一、汝窑——瓷中贵妃 “物以稀为贵”,汝窑瓷器正是如此。在五大名窑中,汝窑产品最难见,由于汝窑为北宋宫廷烧瓷时间很短,约在宋微宗赵佶在位期间(公元1101年——1125年)的20多年,传世极少,到南宋时已有“近尤难得”之叹,流传至今者不足百件。根据目前的统计,汝窑器传世大约分布于以下几个地方: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大维得基金会7件、天津博物馆1件、广东省博物馆半件、中国香港收藏家罗桂祥1件、日本现存4件、美国现存5件、英国私人收藏1件,共计67件半。还有极少量藏于民间。 宋代汝州的州治在今河南省临汝县,过去一直认为汝窑窑址在临汝县境内。但近半个世纪以来,考古工作者查遍了临汝县境内的各处窑址,均未发现烧造汝窑的产地,汝窑窑地究竟在何处?一直是我国陶年底,考古瓷史上的一大悬案。1986年考古工作者终于在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发现了汝窑窑址,从而揭开了汝窑之谜。原来宝丰县宋时属汝州,故名汝窑。 汝窑是宋代专门烧造宫廷用瓷的窑场之一。宋人叶寘《坦斋笔衡》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州为魁。”由此可见,汝窑是继定窑之后为宫廷烧制贡瓷的窑场,在宋代青瓷中居首位。 汝窑青瓷胎质细腻、坚硬,胎色灰中略带黄色,因与燃烧后的香灰类似,所以俗称香灰胎。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汝窑釉色呈一种淡淡的天青色,“天青”是一种与蓝天的色调相近的釉色,有深、浅之分,釉面较透亮,这种色泽常见。除天青之外,汝窑釉色还有“卵青”、“淡青”等。卵青是一种与鸭蛋壳相近的釉色;淡青也叫粉青,是一种以青色为主要基调的釉色,与天青釉不同之处是淡青中微闪绿色,釉面多透亮,釉色也有浓淡之分。传世汝窑瓷器半数以上为淡青色。汝窑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且稀疏,明朗如珠,因而有“汝器釉泡如晨星”之说。釉质甚硬,釉面开细密的纹片,不同于其它青瓷。 汝窑烧瓷以支钉支烧,器底都留有支钉痕。由于支钉细小,痕迹小如芝麻,分布多不规则,支钉数为3至5个,其中以5个支钉的为多,代表器为三足盘。汝瓷有些器物,其圈足内往往刻有名款,如“奉华”、“蔡”、“申”等字样。其中“奉华”应是奉华宫的专用物;“蔡”、“申”等当是物主姓氏。 汝窑器物造型不甚丰富,主要有盘、碟、洗、盆、瓶、尊等。椭圆形四足盆是汝窑的特有造型。汝窑无大件器皿,这是它造型的一个特点,所见到的以盘、碟一类器皿较多;洗有圆形、椭圆形及三足者等三种形式。 器物外底所刻“乙”字,一般认为是此洗入藏清代宫廷后所刻。精于鉴古的乾隆皇帝曾将自己所喜爱的古董划分等级,一些器物上留下了当时镌刻的“甲”、“乙”、“丙”、“丁”等标志。在故宫博物院所藏宋代汝窑瓷器上,还有镌刻“蔡”、“寿成殿皇后阁”等铭文的,一般认为是宋代所刻。“蔡”字当与宋徽宗的宠臣蔡京有关,“寿成殿皇后阁”是宋代宫殿名。 汝窑器绝大多数都有开片纹,无开片者极少。釉面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开片纹是由于在烧制过程中,温度过高冷却时胎釉的收缩速度不一致,造成釉面开裂,俗称“蟹爪纹”。这虽是烧造过程中的瑕疵,但却因此增添了预想不到的美感,同时又为汝窑器的鉴定提供了方便。 二、官窑——南北之别 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素有旧官与新官的分别,前者指北宋官窑,后者指南宋官窑。北宋官窑也称汴京官窑。南宋顾文荐《负暄杂录》记载:“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北宋徽宗政和、宣和年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设置窑厂烧造青瓷。由于宋代汴京遗址已深埋于5至6米的泥沙之下,难于进行考古发掘,加之文献材料仅见前述一条,目前对汴京官窑问题尚无定论。有人甚至认为汴京官窑并不存在;也有人认为汝窑就是汴京官窑;还有人认为明以前的官窑并不是官办御窑厂,而是由朝廷遣官到厂地监烧,有命则供,无命则止。因此,凡贡入禁中的瓷器,就称官窑器。 南宋官窑,是高宗南渡后在杭州另立的新窑。根据文献记载,南宋官窑共有二处:一处为修内司官窑;一处为郊坛下官窑。南宋叶寘《坦斋笔衡》说:“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徽宗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后郊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侔矣”。修内司窑窑址在杭州凤凰山下,但至今尚未发现。郊坛下窑窑址在杭州市南

文档评论(0)

zhengshum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