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案例-探究性学习教学案例wxfkquzp.doc

语文教学案例-探究性学习教学案例wxfkquzp.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教学案例-探究性学习教学案例wxfkquzp

探究性学习教学案例 ──《春夜喜雨》教学案例 【材料准备】 1、初中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春夜喜雨》 2、唐朝李约诗《观祈雨》;宋朝苏轼诗《望楼湖醉书》 3、杜甫的生平思想及诗歌创作 4、唐朝历史:安史之乱 5、“春雨”挂图 【探索内容】 1、律诗艺术形式。 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本单元共收唐诗绝句四首,律诗三首,古风三首。其中律诗是唐诗的最高表现形式,其精巧整饬的结构、洗炼的语言、抑扬悦耳的节奏韵律和优美丰富的意境,历来脍炙人口,因而一直袭沿至今。 2、诗歌语言艺术及优美意境 杜甫是唐代诗坛的巨星,他的诗内容博大、思想深邃,艺术风格苍凉遒劲、沉郁顿挫,语言千锤百炼,深得古典诗歌之精髓。《春夜喜雨》虽为写景咏物诗,思想内容不及《三吏》《三别》博大精深,但它平中见奇、以小见大,体现了诗人深切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杜甫诗歌行涓涓细流而致雄浑壮阔境界之风格可窥其一斑。 3、创新情境及拓展运用。 “论诗及人”,“春夜”观“雨”仅是诗人关于春雨心理历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与之相关的其它部分怎样,如“春旱盼雨”、“雨后生机”的情境,应为学生探索的内容;与杜甫同时代的诗人,同是写春雨,其情境、思想、艺术手法又是怎样的,也应让学生去探讨。借此大力度地激活探索欲望,使学生养成自主赏析诗歌的能力,进而有效地开启心智,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探索目的】 1 、培养学生对诗歌形式特征、语言运用等方面质疑研讨的习惯。 2 、培养学生对诗歌意境领悟、形象探究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操作过程】 一、拉开心理距离,引发探索动力。 引入语:“经历过冬天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温暖”,而当春天到来万物复苏之际,自然万物等待渴望的是什么?当然是春雨。出示研读材料一,彩色“春雨图”,通过投影展示画面:青山、小河、黄柳、绿草、野径、行人、斜风、细雨和飞燕。学生仔细观察,讨论研究,抓特征对景物作口头描述,谈感想论体会,教师作适当点评,导入 新课。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唤起了学生已有生活体验衔接起教材生活与学生现实生活,初步打开思维的通道;前置表达缺陷,拉开心理距离,因而激发了学生探究热情和动力。 二、整体感知,学生树立探究目标。 在“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学生仿读─概括诗意”的基础上,由学生谈谈对这首诗的看法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 : 你是否喜欢它,喜欢它哪些方面等。学生领悟到以下内容 : 这首诗语言锤炼精工;拟人、对比修辞手法的表现力强;创造的意境美;借景抒情,情景相生。然后学生归纳并树立起探索研究的重点: a 、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b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说明:树立探究目标,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在自学讨论的基础上自己提出;教师只作一些引导,且以研讨者的身份参加意见,不越俎代庖。 三、对照比较,探寻律诗形式特征。 研读材料二:望楼湖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引导学生拿这首诗与《春夜喜雨》作比较阅读,主要研究在形式特征方面的异同。在学生自读领悟的基础上,交流研究结果,从而归纳出了律诗的特征:八句,有五言、七言律诗,偶句押韵,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等。关于律诗与截句的关系、律诗平仄、对仗等知识,教师可作引导、点拨和补充。 四、质疑问难,探究语言和意境。 在学生充分诵读、自学、领会的基础上,进行分组分项讨论,一组同学主要研讨诗歌语言运用及意境创造,二组同学主要研讨杜甫生平思想、诗歌构思、诗歌抒发的情感。然后由各小组三至四名代表发言。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教师及时将这些问题板示出来: 1 、“潜”能否改为“洒”或“落”?“润”、“细”有什么表达效果? 2 、“好雨知时节”、“随风潜入夜”、“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3 、诗人扣住春雨的什么特征加以描绘? 4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是纯写景文字吗?如果不是,那又有什么用意? 5 、诗人为什么不写雨中的房屋、水雾、黄柳和青草? 6 、诗人写景的角度有无变化?“花重锦官城”是诗人眼见实景吗? 7 、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一场普普通通的春雨为什么能使诗人倾情如注、用墨如泼? 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在板示的同时,将这些问题归纳为四类: 第一类:遣词用语造句。包括 1 、 2 两个问题 第二类:突出特征,塑造形象。包括 3 、 4 、 5 三个问题。 第三类:构思流程。包括第 6 个问题。 第四类:情感灵魂。包括第 7 个问题。 然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精读、讨论、解答,分类别逐步解决,并着重处理了几个关键问题,学生研讨情况如下: 第一,作者抓住“春”雨“夜”雨去写,突出了雨有意润物、无意声张讨好的特点,是和风细雨,而非疾风暴雨。 第二,全诗抓住春雨的特质,以“好”字统摄全篇:运用拟人,说雨通人意,解

文档评论(0)

beoe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