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的理心教育观.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霍姆林斯基的理心教育观

苏霍姆林斯基的“同理心”教育观 同理心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重要概念,核心思想是“无条件积极关注”;苏霍姆林斯基的同理心教育观提出同理心是“和谐发展的一般基础”,要求教师不要忘了自己曾经也是孩子;同理心教育观包括对儿童认知特性的同理、对“差生”行为的同理、培育孩子的同理心三部分;同理心教育的最终意义是促进思维和情感的统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同理心(Empathy)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称为“共情,通情达理”,最早由人本主义大师卡尔·罗杰斯提出。按照罗杰斯的观点,同理心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即同理心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把自己的共情传达到对方,让对方感到被接纳被理解。同理心类似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做法,即所谓“推己及人”,不同的是同理心的核心思想是“无条件积极关注”,也就是更强调关注对方,无条件地肯定对方、接纳对方,最终成效是在对方身上体现,其目的是促进被关注者的自我探索和自我成长。古往今来,无数成功的教育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无不是通过深刻地领会、娴熟地掌握同理心的观念和技巧,成功实践了育人达人的功业目标,前苏联世界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一、苏霍姆林斯基的同理心教育观 (一)“时刻不忘自己也曾经是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的同理心教育体现在其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包括智力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等等本着对儿童的认知特性、情绪变化、行为动机诸教育心理要素多年的研究和观察,苏霍姆林斯基在情感上与孩子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并达至深切的理解。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育者首先应该全身心地热爱儿童,这种爱不仅仅是长辈对晚辈的爱,而是要有跟孩子共同生活的精神需要。他愉快地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读书,一起旅行,“感到跟孩子交往是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时刻不忘自己也曾经是孩子”。只有时刻不忘自己曾经是孩子,回忆自己的童年,教育者才能对孩子的处境真正感同身受,体会孩子的情绪、观念及思维习惯,根据儿童的认知、情感的特点,实施正确的教育方法。因此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文章浅显易懂,生动直白,没有艰深的术语、冗长的论述,而是把自己的情感完全融入进去,是心与心的交流与付出。在此基础上,苏霍姆林斯基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情感体验为纽带,终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教育领域紧紧地联结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现实生活中我们做家长的在家里是怎么做的呢?是不是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学习,我们在家里更多的场景是这样的:(图片展示)。 (二)同理心是“和谐发展的一般基础” “同理心”教育首先要激起情感的共鸣和反响,因此,苏霍姆林斯基把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推向极致。他指出:“学校中心任务之一就是培养道德的、理性的、审美的、高尚的情感……教育就是从培养真诚的关切之情———即对周围世界所发生的一切都会由衷的作出思想和情感上的反响,这是和谐发展的一般基础。”在帕夫雷什中学里,情感培养渗透在针对学生的一切教育实践中。在这里,情感不但作为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效能的手段,更重要的是,教师本人的情感也被深深地带动起来,使情感作为一种教育意识辐射教育全程、全域。苏霍姆林斯基在日常教育过程中,便是时刻把自己的情感导入其中,与学生形成真正的情感互动。他用心体会孩子情感的细微变化,在怜悯、疼爱之心的指引下,随时调整他的教育策略。因此,苏霍姆林斯基与学生朝夕相处,了解他们的欢乐和痛苦,关心他们的成功和失败。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部生活,不但是他的研究对象,还是他的生命全部。经他长时间直接观察的学生达3700多人,并为每个学生写了观察记录,记录他们成长的点点滴滴。在教育中,同理心犹如一片温和的柠檬,融化在所有的教育环节里,使教育全程充满了温馨的甜美和动人的芳香。 在家里,我们是不是也要给孩子准备一份观察记录,记录他们成长的点点滴滴,用心体会孩子情感的细微变化,了解孩子的欢乐和痛苦,关心孩子的成功和失败。 (三)以同理心改良教育措施 一次,一个名叫斯捷帕的男孩,由于过分活泼顽皮,碰断了教室里的一盆玫瑰花。当时刚参加工作的苏霍姆林斯基大声斥责了这个男孩,事后班上又拿来三盆同样的花,孩子们轮留看护,却唯独拒绝斯捷帕参加。不久斯捷帕变得沉默,不再淘气。年轻的苏霍姆林斯基还以为自己的惩罚起了作用。又过了几周,一天放学后,苏霍姆林斯基因事留在教室,恰巧斯捷帕也在。当发现教室里只剩师生二人时,斯捷帕觉得很窘,急忙准备回家。苏霍姆林斯基没有注意到这种情况,无意中叫斯捷帕跟自己一起到草地上去采花。这时斯捷帕表情迅速变化,先苦笑了一下,接着眼泪直滚下来,转身跑回家去了……此时,苏霍姆林斯基才明白,先前的责罚对斯捷帕伤害有多大,他自觉意识到,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