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行为学》-第6章-家畜的社会行为.pptVIP

《家畜行为学》-第6章-家畜的社会行为.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家畜行为学》-第6章-家畜的社会行为

第六章 家畜的社会行为 了解家畜的社会行为对管理及提高福利具有实际意义。本章主要介绍动物社会行为的概念、种类及生物学意义,以及社交和斗争行为的形式和影响因素。 社会并非单一的集合或分散的状态,重点要看个体之间有无相互关系,分为种群社会和种间社会。 社会行为 (social behavior) 家畜是群居动物,群体的大小因家畜品种和饲养管理而决定。动物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交往的行为,这种行为称为社会行为。 家畜的社会行为主要包括交流行为、斗争行为和游戏行为。 第一节 交流行为 交流是社会行为的基础,信号发出者(communicator)将信息(information)传递给接收者(communicant),诱发特定的个体或集团按信息的暗示做出相应的反应。 动物之间交流的形式包括:模仿、注视、接触、个体识别、等级识别、地位信号、求食与给食、修饰活动、警告、威胁及屈服等。 1. 听觉交流 声音交流是动物社会信息联络中最常见的形式。 动物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发出不同的声音。 一般动物的听觉十分灵敏,如猫在睡眠的时候将耳朵靠在地面,能够听到周围行走的老鼠发出的动静。 家畜在声音交流方面也很发达。 母羊、母猪和母牛能发出引起其仔畜注意的叫声。 小鸡孵化后几天内可以与母鸡建立声音交流,通过听取母鸡的叫声来识别母鸡,但母鸡却全凭视觉来识别自己的小鸡。 公鸡也能利用叫声传递信息。例如性成熟的公鸡发现食物后,会发出一连串短促音呼唤母鸡前来,俗称“让食”,其实属于求偶行为。因此多数情况下,公鸡并没有发现食物,只是啄起一个沙粒再扔下,甚至是用无物的“假动作”来欺骗母鸡交配。 听觉交流的优、缺点 2. 视觉交流 视觉是动物识别同种或识别物种的主要方式。 视觉交流主要依靠视觉器官接受信号,在个体间传递信息,包括物体移动、形态、颜色等。 鹿生性胆小,警惕性高,觅食行走时经常左右观望,观察周围的环境,确信没有敌害和危险后才继续采食,一旦发现危险,迅速逃离。在逃跑时经常会将臀斑显露出来,一是向同伴报警,二是迷惑捕食者。 3. 嗅觉通讯 家畜能够分泌多种分泌物,大多数分泌物是针对其他物种,但有些分泌物是对物种内的,如公畜或母畜分泌的外激素。 母畜通过仔畜身边的气味来识别自己的子女和非子女,在生产实际中,常用于仔猪的寄奍,将一窝产仔较多的采取刺激性的药水,破坏嗅觉。 羔羊一出生,即可利用嗅觉来辨认母体,这种化学感应在出生前就形成了。新生羔羊对由乳房附近的腺体分泌的蜡状物的气味非常敏感,这有利于羔羊寻找母羊乳头。 4. 接触通讯 它不会给对手造成身体上的伤害,是一种交际手段而非攻击行为,包括触摸、舔舐、挨挤、梳理被毛和羽毛等,如狗对主人表示亲热、母子游戏、家畜的相互舔舐等。 通讯的功能 1. 报警功能 大部分动物使用某种通用的警告信号通报危险的临近。但“救命”或“逃命”之类意思笼统的词,却可能给动物带来一场灾难。因为许多动物以家庭为单位共同生活,它们会受到各种天敌的袭击,因此必须知道威胁来自何方才能有效逃避。 2. 食物信号 某个动物发现食物,通过发出信号,通知其他同类动物共同享用,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特别在野生动物中更加常见。如蚂蚁发现食物又无法移动时,会通过发出声音和接触传递信号,通知其他蚂蚁共同搬运。 3. 亲子间的信号 往往幼畜发出呼救声召唤母畜。如小鸡骚动不安的叫声会吸引母鸡的到来。 小鼠的呼救声频率在45KHz到88KHz之间,超出人类听觉的上限18KHz,母鼠听到呼救声会将小鼠救回。 4. 个体对抗时的信号 个体对抗信号是指动物为了某种方面的原因而进行的对抗(如:食物、配偶等)。 争斗分威吓、进攻、防御、逃避、追赶行为。 第二节 家畜的争斗行为 家畜的争斗行为(agonistic 或fighting behavior)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顺位关系争斗、领土争斗、应激争斗、性的争斗等等。 (一)引起争斗的原因 1. 同种内顺位关系的确立 2. 性关系的保持 3. 子女的安全受到威胁(护子争斗) 4. 顺位关系的维持 5. 食物的争斗 (二)争斗类型和表现 争斗行为分为积极争斗和消极争斗 积极争斗分威吓、进攻、防御、逃避、追赶行为。 积极争斗(牛) 威胁:前额平行向前,颈部上下振动,前脚在地面不断移动 ,从鼻中发出愤怒的声音 。 争斗:前额、肩互相顶在一起 ,鼻中发出愤怒的声音 。 逃避:逃离争斗场,少量的在后追赶 。 积极争斗(猪) 威胁:背毛竖起,颈部抬起。 Ki ki的声音 。 争斗:口鼻头颈互相顶在一起 ,用口撕咬对方,Ki ki声音 。 逃避:逃离争斗场,少量的在后追赶 。 积极争斗(鸡) 威胁:羽毛竖起,两脚表现为向前接近并进行跳动。哥哥的声音 。 争斗:向上飞起,用喙啄击对方 。 逃避:逃离争斗场,少

文档评论(0)

zhengshum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