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越西彝族民居及其民俗文化的探讨.docVIP

凉山越西彝族民居及其民俗文化的探讨.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凉山越西彝族民居及其民俗文化的探讨

凉山越西彝族民居及其民俗文化的探讨   摘 要:越西彝族民居以瓦房和瓦板房的形式,融汇圣乍和义诺地区 的建筑风格,形成了别于圣乍地区的房屋结构,别于义诺地区的房屋结构,民居所承载的民俗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   关键词:彝族民居;瓦房;瓦板房;民俗活动   中图分类号:I0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2-0319-02   越西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东邻美姑县,南接昭觉县、喜德县,西界冕宁,北连甘洛县、石棉。幅员面积2256.47平方公里,辖9个地区工委、5镇、36个乡、288个村、908个村民小组、2个街道居委会。   一、越西彝族民居坐落的位置、结构和成因   (一)坐落位置与形式   凉山彝族民居的形式为高山多散居,半山和河谷地带多聚居。在长期的发展中,传统的越西彝族民居形成了独特的彝族建筑风格,房屋内部的功用也独具特点,划分出各自的功能区,发挥着各自的功用。居住者以数户或数十户交错相邻成村落,数村数十村形成一个家支整体。   (二)夯土结构   越西彝族民居在夯土时土墙层与层之间夹杂了竹片,木板等,特别是在边角里一定要加竹片或木板,此举起加固土墙的作用。当地土质多为黏性,所以在夯完每层土墙后,可在土墙上进行刨光,这样处理后在视觉上给人以平整美观的感觉。像喜德、冕宁等地土质为砂质,夯完土后则没进行这道工序。越西彝族民居的土墙有些超过40厘米,高则随房子所在地海拔而变,平坝地区高,山上与之相比则矮。   (三)木料选择   越西彝族民居的木料选择,选多青木和松树。当地这些树种量多,且青木与松树较其它树种易雕凿。梁架,全靠构件本生和结构的组合取胜,梁架穿斗结构变形,横向构架的端头扩大,做成华拱的形式,托起上面的立柱。立柱不落地,营造出宽敞的室内空间。立柱与华拱相接,榫卯这种靠构件相互间的阴阳咬合来连接构件的方法在这里体现出来,不用一根钉子、木与木之间整个结构稳固。这种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体系的技术关键,在彝族人民这里大量应用着。   (四)房屋的雕梁画柱与柱子构成   越西彝族民居结合木构件本身的特点,给单纯的几何形式赋予肌体般的生命力,雕刻着许多精致的图案、雀替、斗拱等。檐下的梁头各种各样,牛角形的,流畅舒展,延伸了梁枋的出挑;盘桃形的,紧紧相扣,透出梁柱相接的力度,明晰了各个木构件之间受力的关系,更添几分阴柔的美和生活的情趣。梁枋上刻有半圆形的花瓣,还有彝族服饰上的很多图案,使用的色彩有黑、赫、石绿等。住宅窗由传统没有色彩转为雕上色彩、勺、木箔等,这也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房柱里外加起来一般为21根,其中里面16根是起主要作用的。因地制宜,柱子往往是粗壮的,也形成了其特有之处。   (五)越西彝族民居形成的原因   越西是圣乍地区与义诺地区交界地,其建筑风格融合了这俩地的建筑特色。形成独有的风格,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传统的越西彝族民居分为瓦板房和瓦房。瓦房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数量较少,瓦板房则在经济较欠发达地区,是越西彝族民居的主要表现。   二、越西彝族民居中的民俗文化   (一)修建民居时的习俗   彝族人有“马日不修房,修房不能住”的说法,所以修房是件大事,选址变得尤为重要,多选择依山傍水、避风向阳、树木茂盛、土地肥沃、地形宽敞等地,一般不选在山的鞍部,忌讳选在火葬场。当地有些地方还有一种习俗――在选好的地点上放一个鸡蛋,念上咒语,拿回家煮熟后看鸡蛋上部是否平整,若是,则表明这个选址选得好,反之则不然。选址后,还要算男女主人生辰是否为修房子年。越西彝族民居的门都开在向阳处,正屋的门与院墙的门不能对着,门的开口方向不能向着“德布洛莫[ddepbulomox](传说是魔鬼居住的地方)”,否则视为不吉利。   (二)乔迁新居时的习俗   新居落成,搬入新房时,当地彝族人的习俗是男主人带煮饭的锅,女主人拿和面用的簸箕入新房,同时在屋内放鞭炮(意为驱逐新房里不祥之物)。当天做荞面糊糊或燕麦糊糊,以表示在新房里吃了第一餐。有条件的人家还宰羊,把两只羊角高挂于门上,以挡屋外进来的不祥之物。   (三)民居内部构造和功用   火塘是彝族人生活起居的重要场所,几乎彝族人的生活都围着火塘转。所以谈彝族民居离不开火塘(图中A)。传统的越西彝族民居的火塘口型一般是宽大的,锅庄(图中①②③)在上面弯起,形成一个如同漏斗式的模样。火塘修得宽大,便于在其内烧荞面糌粑以及土豆等。同时也避免影响火势燃烧。火塘周围功用也很讲究。图a处是客人坐的地方,b处是烧火做饭的人活动的地方,c处是主人家坐的地方。客人按辈分的大小依次坐下来,主人家往往是男主人坐在最上方与客人交谈,女主人则是在b处烧火做饭。   B处放着神龛。逢年过节等喜庆日子时,在其上供奉“吉耳[j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