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高考题集》.doc

  1. 1、本文档共1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 MERGEFORMAT PAGE \* MERGEFORMAT 1 2007年高考理综生物卷答案及解析(全国新课标Ⅰ卷) 1.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得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同时考查了考生分析图解获取信息的能力。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是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受到刺激之后产生的动作电位是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因此,在细胞膜的内外,兴奋部位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都形成了电位差,也有了电荷的流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在刺激点,膜外的电流是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的电流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故答案选C。 【答案】C 【易错提醒】1题要注意膜内外局部电流方向的判断,及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神经传导方向间的关系。 【备考提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是生命活动调节的重点内容,理解机制与原理是做好此类题目的关键,复习时要给以重视。 2.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D 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 B.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 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标准答案】2.D 【试题分析】此题以侵入人体的胞内寄生菌为背景,考查机体对此类的免疫过程。依据题干,是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的情况,对于胞内寄生菌,主要是细胞免疫。而细胞免疫应该是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变化,最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即侵入到细胞内的病菌,抗原与相应抗体是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消灭抗原胞内寄生菌。白细胞介素是效应T细胞分泌产生的淋巴因子 【易错提醒】2题要注意审题及基础知识相结合。审题看清楚是机体针对的是何种物质:外毒素、胞内寄生菌还是病毒,其免疫情况是不同的;同时要了解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情况及两者间的关系。 【备考提示】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所构成的特异性免疫及两者间的关系是高考是的重点内容之一,因其与生活实际联系很强。 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 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 【标准答案】3.D 【试题分析】此题以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为试题背景,考查种群按S型曲线增长的条件、曲线的分析,及影响因素。种群在自然情况下,由于有生存斗争,在自然情况下种群增长都是按“S”型增长的,A项是正确的;达到K值时,由于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率为零,B项是正确的;种群增长受自身的种群密度影响,刚开始时,种群密度较小,种群数量增长较快,随种群密度的增长,种群数量增长较慢,最后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值时,种群数量不再增长,种群的密度过大会导致传染病容易爆发、空间不足、食物不足,所以种群的密度是受自身密度的影响的。C项是正确的;种群的增长速度也就是该“S”型曲线的斜率,其斜率是先快后慢再到为零,故其增长速度是先快后慢最后到零(达到1/2K时,其增大速度最快,达以最大值,后慢慢减少,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度为零) 【易错提醒】要了解什么是种群的增长率。 【备考提示】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J型曲线及微生物群体生长曲线的条件及影响因素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是经常考到的内容,我们要学会比较、分析及应用。 4.通过发酵罐发酵可大规模生产谷氨酸,生产中常用的菌种是好氧的谷氨酸棒状杆菌。下面有关谷氨酸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溶氧充足时,发酵液中有乳酸的积累 B.发酵液中碳源和氮源比例的变化不影响谷氨酸的产量 C.菌体中谷氨酸的排出,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和产量的提高 D.发酵液pH值呈碱性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生成乙酰谷氨酰胺 【解析】本题以谷氨酸发酵为背景,综合考查了有关微生物微生物的代谢和发酵条件。发酵过程要严格控制各种发酵条件。谷氨酸棒状杆菌是好氧型细菌,在溶氧充足时,只进行有氧呼吸。如果谷氨酸发酵过程中,溶氧不足时就会积累乳酸和琥珀酸;当发酵液中碳源和氮源比例不同时,会影响谷氨酸棒状杆菌的生长和谷氨酸的产量如果当培养基中C:N=4:1时,菌体就大量繁殖而谷氨酸的产量就少,C:N=3:1时,菌体的繁殖就受到抑制,但是谷氨酸的合成量大大增加;当发酵液PH值呈酸性时,谷氨酸棒状杆菌就会生成乙酰谷氨酰胺

文档评论(0)

OnlyOn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