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临床药物效应动力学》.ppt

  1. 1、本文档共1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临床药物效应动力学 临床用药的目的是利用药物作用以消除致病原因,帮助机体调整因患病而致异常的功能,促进病损组织修复,使机体恢复健康或接近正常。 要求选用药物的作用在性质、强度以及起效和维持时间各方面都恰好符合该病人的特定需要。 临床药物效应动力学 研究药物对人体的作用、作用机制以及作用规律的科学,是临床药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 药物作用的特点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药物作用和药理效应 药物作用: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 药理效应:药物作用的结果 (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药物在适当的剂量时仅对某一个或少数几个器官或组织作用强,而对其他的器官或组织作用弱或没有作用,称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选择性也与用药剂量密切相关。较小剂量时,药物表现较高的选择性;随着药量加大,作用范围也扩大。 (三)药物作用的水平 整体水平 器官水平和组织水平 细胞水平或亚细胞水平 分子水平 (四)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1、治疗作用 凡符合用药目的的药物作用称为治疗作用。分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2、不良反应 (1)副作用 (2)毒性反应 (3)后遗反应 (4)停药反应 (5)变态反应 (6)特异质反应 二、药物效应的基本规律 (一)构-效关系 药物的结构与药物效应之间的关系 (二)量-效关系 药物效应强弱与其剂量大小或浓度高低之间的关系 药物作用的“量”的概念: ①作用强度:作用有强弱,其幅度有宽窄; ②作用时间:起效时间有早迟,维持时间有 长短 要使药物作用的“量”恰好符合治病的需要,就必须熟悉药物作用的“量”的规律 特别重要的是 许多药物的作用可能受到药物制作工艺、病人机体状态、以及环境条件等方面的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一定的量的、甚至质的变化。 量效关系和量效曲线 多数药物在一定范围内当药物剂量增大时其作用强度也增强。 以药物的剂量(或对数剂量)为横坐标,以药物效应(实际数值或百分率)为纵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图。 任何量效曲线都能提供以下四种信息: 最大作用强度(maxinum efficacy) 效价强度(potency) 曲线的斜率 曲线数值变异程度 药物LD50/KD50之比值叫作该药的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 TI)。 通常以TI的大小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 考虑到表达治疗作用的量效曲线和表达致死作用的量效曲线两者的位置关系 TI数值较大并不总能反映其安全性较大 必须参考LDl(或LD5)和ED99(或ED95)之间的距离来综合考虑 (三)时-效关系 用药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药物作用有一动态变化的过程。 一次用药之后相隔不同时间测定药物效应,以时间为横座标、药物效应强度为纵座标作图,即得到时效曲线。 在治疗有效的效应强度处以及在出现毒性反应的效应强度处分别各作一条与横轴平行的横线(可称为有效效应线和中毒效应线),则在时效曲线图上可以得到下列信息: 1.起效时间 2.最大效应时间 3.疗效维持时间 4.作用残留时间 时效曲线与血药浓度曲线的关系 在多数情况下血药浓度曲线也可反映药物效应的变化 但有些药物必须通过在体内产生新的活性物质才起作用,或者是通过其它中间步骤以间接方式起作用 这些过程都需要时间,故血药浓度曲线和时效曲线的变化在时间上就可能不一致。 另一方面 由于药物作用的性质和机制不同,有的药物的作用强度往往有自限性(为受体饱和),并不能随着血药浓度升高而一直增大 有的药物在体内生成的活性物质半衰期长,作用时间也长,往往在原药血药浓度已经降低之后仍能保持有效作用。 因此这两条曲线在形状上也可能有所不同。 总之,这两种曲线可以互相参考而不能互相取代。在分析资料时必须注意 (四)药物蓄积 在前次给药的药物尚未完全消除时即作第二次给药,就会产生药物蓄积。 同样,在前次给药的“作用残留时间”内即作第二次给药则可产生药物作用蓄积。 药物蓄积和作用蓄积都能使连续用药时药物作用“量”的规则发生改变。蓄积过多可产生蓄积中毒。 因此,在制订连续用药方案时必须同时考虑连续用药时的药代动力学资料和量效、时效关系,以防发生蓄积中毒。 第二节 药物作用的机制 一部分药物可以通过改变体表或体内细胞内外环境的理化性质而发挥非特异性作用,如腐蚀、抗酸、脱水等。 大多数药物则是通过不同机制参与或干扰靶器官(细胞)的特定生物化学过程而发挥特异性作用。 1、非特异性机制 2、改变理化环境 3、参与或干扰细胞的代谢及影响体内的活性物质 4、对酶活性的影响 5、作用于细胞膜的离子通道 6、影响核酸代谢 7、影响免疫功能 8、作用于受体 第三节 药物作用与受体 早在1878年Langley即提出有关受体的假说,用以解释药物作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这么近,那么远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