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基本概念-医学课件.ppt

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基本概念-医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基本概念-医学课件.ppt

《金匮要略》以脏腑的病机理论进行证候分类,记载 了四十多种杂病,并发展了病因学说, 提出了“千般疢难,不越三条”,给后世 三因学说以深刻的影响。张机在书中不 仅系统总结了许多常见病症的诊断要点, 治则和有效方药,更归纳创造出辨证论 治的临床诊治规范,确定了临床诊治学 的基本原则和大法。是历代医家辨证论 治之楷模。 * ②治疗技术的发展: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书 中载药365种,并根据药物毒性的大小分为: 上——120种,为君,毒性小或无毒,主养命以应天, 多属补养类药物(主益气); 中——120种,为臣,有的有毒,有的无毒,主养性 以应人多系补养而兼有攻治疾病作用的药物 (主治病,补虚); 下——125种,为佐使,有毒,主治病以应地大多是 除寒热,破积聚等攻治疾病的药物,不可久服。 * 本书所录药物功效记载历经检验,大多准确可信, 并将药物分为酸、苦、甘、辛、咸五味和温、热、寒、 凉四性,明确了“治寒以热药,治热以寒药”的用药原 则,是药理学与病理学紧密结合,使中医学理论体系 更加充实。同时该书提出单行、相须、相使、相畏、 相恶、相反、相杀等“七情和合”的药物配伍法度,服 药方法以及剂型等理论为后世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 *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晋·王叔和《脉经》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①魏晋隋唐时期 * ②宋金元时期 “四大家”的学术观点及学术著作 《儒门事亲》 后世称 为“攻下 派”或“ 攻邪派” 临床多采用、 汗、吐、下 三法以达到 攻邪愈病的 目的。 认为“病由邪生”主张 “邪去则正安”故治病 当以祛邪为要务。 张从正 《素问玄机 原病式》 后世称 为“主火 派”或“ 寒凉派” 用药以寒凉 为主,善用 寒凉方药清 泻火热。 以火热立论,提出了 百病多由于“火”的理 论, “五志过激,皆 为热甚”、“六气皆从 火化”。 金元期时 刘完素 时代 姓名 学术观点 临床特点 代表著 学派 *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时 代 故治疗以补 益脾胃为主。 代表著 学派 临床特点 学术观点 姓名 《脾胃论》 十分注重脾胃在人体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地 位,认为“脾胃一伤” 导致“百病丛生”。 李 杲 金元时期 《格致论》 后世称为 “养阴派” 或“滋阴 派” 朱震亨 治疗以滋阴 降火为主, 另在临床治 疗中注重解 郁和化痰。 善治杂病,创见颇 多,认为“痰和郁”是 重要的致病因素,另 外他还提出“阳常有 余、阴常不足”的理 论。——倡相火论。 ②宋金元时期;“四大家”的学术观点及学术著作 后世称为 “补土派” 或“ 脾胃 学派” *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明——命门学说产生 ③明清时期 清 叶天士 吴鞠通 王清任:瘀血理论 叶天士:创建了卫、气、营、血辨证理论 纵向 吴鞠通: . . .三焦辨证理论 横向 ④近代与现代。 *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3、中医学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①继承是一切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②中医学理论的创新思路。 * * go * go * go * go * go * go * go * go * go * go * go 青海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中医基础教研室 * * 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 中医学: 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 疾病的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