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件检验及验证标准.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ORD可编辑文档 技术资料 专业分享 文件修订/变更记录表 修订日期 修订者 版本 页数 修订内容 2015.11.03 A 12 公司综合管理体系整合需求(本标准适用于高端机型) 文件发放控制记录表 文件发放部门 文件管理员 文件发放部门 新版本 受控号 旧版号 受控号 收文者签名 拟制: 审核: 批准: 1目的 制定控股有限公司各种类型手机用塑胶件的检验标准和试验方法,确保智能终端事业部所有采购、生产的手机用塑胶件能满足研发设计、生产及用户使用的要求。 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手机用塑胶件的检验及认证。 3引用标准 3.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 3.2《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 3.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3.4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N:温度变化试验方法》 3.5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 温度冲击试验方法》 3.6《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第二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d:自由跌落》 3.7《GB/T 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第二部分:机械冲击试验》 4 外观检查面定义: A 面:暴露在外,正常使用中可直接看到的主要表面,除LCD显示视窗区外的手机直视面。 B 面:暴露在外,且正常使用时候并直接看到的次要表面,如底壳组件的正面,上部与底部、两侧面,电池盖,正常使用时可看到的区域。 C 面:正常使用时看不到,只有在卸电池或 SIM 卡时可看到的内表面及手机配件。如:底壳的电池仓、电池盖的内表面,彩盒及手机配件(电池、耳机、数据线)。 5 塑胶件不良缺陷术语及定义 1.1点缺陷:具有点形状的缺陷。测量尺寸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准。 1.2混色:不能被完全熔融的、不同于机壳颜色的其它异色。 1.3顶高:由于塑胶件较难脱模,顶针局部受到强大的顶出力所产生的凸起。 1.4顶白:由于塑胶件较难脱模,顶针局部受到强大的顶出力所产生的白印。 1.5硬划痕(有感划痕):由于硬物摩擦而造成样品表面有深度的划痕。 1.6细化痕(无感划痕):指样品表面没有深度的划痕。 1.7批锋:由于注塑参数或模具的原因,造成在塑胶件的边缘、分型面、顶针孔、镶件等处溢出的多余胶料,摸上去有刮手的感觉。 1.8磨花:由摩擦造成的塑胶件表面轻微的划伤痕。 1.9批伤:削除批锋时由于操作工艺的不当造成的削痕。 1.10拖伤:因注塑压力过大或型腔不平滑,脱模时所造成边缘的擦伤。 1.11缺胶:因注射压力不足或模腔内排气不良等原因,使熔融胶料无法到达模腔内某一角落而造成的射胶不足现象。 1.12熔接线:塑胶熔体在型腔中流动时,遇到阻碍物(型芯等物体)时,熔体在过阻碍物后不能很好的融合,于是在塑胶件表面形成一条明显的结合线。 1.13气纹:因气体干扰使塑胶件表面形成一种雾状发暗痕迹。 1.14流纹:因冷料被挤入,在塑胶件表面形成的雾色或亮色的痕迹。 1.15银纹:在塑胶件表面沿胶料流动方向所呈现出的银白色条纹。 1.16拉白:因产品脱模不顺畅,在外表面形成的白色拉裂痕。 1.17缩水:当塑胶熔体通过一个较薄的截面后,其压力损失较大,很难继续保持很高的压力来填充在较厚截面而形成的凹坑。 1.18粘模:产品脱模时,部分粘贴于模腔内,造成产品结构残缺。 1.19污渍:产品表面的可清除的脏污。 1.20烧焦:指局部温度过高而在塑胶件表面留下的发黄或碳化的痕迹。 1.21盲孔/半孔:产品孔位堵塞或孔内存在较大的批锋。 1.22翘曲:塑胶件因内应力作用等原因而造成的平面变形。 1.23色差:产品表面呈现出与封样件的颜色差异或同一套外壳之间呈现出的颜色差异,称为色差。 1.24合壳缝:产品上下壳合壳后,除工艺缝外的缝隙。 1.25偏孔:产品上下壳合壳后,螺丝孔不能完全吻合称之为偏孔。 6、丝印不良缺陷术语及定义 3.1字体倾斜:多个字体或同一个字体的底部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3.2字体锯齿:字体的边缘呈现锯齿状。 3.3字体扩散:字体的边缘呈现模糊状。 3.4粗细不均:字体的各个笔画之间出现粗细不一样的现象。 3.5漏油:因丝印网的原因,在应当无丝印的区域出现油墨,一般呈现点状。 3.6移位:字体偏移封样上的丝印位置或图纸要求位置。 3.7重影:二次丝印的整体错位。 3.8针孔/漏光:在应该有丝印的地方出现点状的缺少油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