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怀疑与创造)习题课件新人教版.ppt

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怀疑与创造)习题课件新人教版.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怀疑与创造)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⑤当然,从根本上讲,创新文化的养成、创新氛围的形成,要靠体制机制的改革。有人说,中国人从不缺少创新的能力,关键是要激活创新的动力。有一位大学教授与7名教师成立了一家设计公司,研发团队获得公司95%的股份,学校占公司的股份仅为5%。创新体制的“天花板”被捅破后,研发团队积极性高涨,实现了创新成果对接需求、对接市场,公司成立仅一个多月,签约项目就达10多项。实践表明,敢于破除旧的体制机制障碍,创新的活力就会不断迸发。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机大战”中围棋高手李世石败给人工智能围棋程序,让国人产生了中国围棋技艺不如韩国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B.创新是壮丽的探险,只要不惧困难和挫折,踏着失败向前,就能走向成功。 C.“卖一台电脑只能赚一捆大葱钱”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卖电脑的人太多导致电脑不值钱。 D.创新之路上,失败是最亲密的伙伴。据资料显示,科研创新有90%左右的失败率。 ? ? D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⑤段中“公司成立仅一个多月,签约项目就达10多项” 中的“仅”字强调公司成立时间之短,“就”突出签约项目之多,用这两个词更充分显示出该公司改革体制机制所激发出的创新活力之强,更增强了这一例证的说服力。 B.选文第③段论述了社会对失败的宽容度,决定着创新的成功率。第④段论述了创新者的创新能力取决于个人的抗打击能力。两者是并列关系,可以调换,不影响表达效果。 C.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肯定了屠呦呦、诺贝尔因无惧失败、善待失败才取得创新成功的事实。 D.文章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怎样 “涵养创新的精气神”:①增强生存与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②要有不惧困难和挫折的精神和能力(要有抗打击能力);③管理者对创新失败要有宽容的智慧。④破除旧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创新活力。 ? ? ? B 3.作者认为,涵养创新精神需要做到哪两方面?你认为作为中学生还需要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⑤段主要运用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需要有一种生存与发展的紧迫感与危机感;需要有抗打击能力(不惧困难和牲折);作为中学生还需要丰富的知识(有好奇心,有毅力等 )。 举例论证。举某大学教授的研发团队因改革体制而激活创新动力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创新文化的养成,创新氛围的形成,要靠体制机制的改革的观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 * * ? 主题阅读(怀疑与创造) 第五单元 一 学贵质疑 黄菊 ①我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既然是“学问”,那么就要既“学”且“问”。“问”从何而来?从疑而来。只有多疑、善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用之于人民的事业。清朝学者陈宪章认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所以,我们说:学贵质疑。 ②人们常常把知识比作海洋,海洋是无边无际的,知识也是无止境的。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学问,总会有无知的地方,而多疑、善疑、质疑、探疑则是获取新知识的途径。正是基于这一点,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的确如此,如果达尔文没有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所以说,只有疑才能使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③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达尔文对“特创论”的怀疑,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在于他随“贝格尔”号帆船环球旅行五年,观察和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考察和研究了无数的地质资料,经过综合探讨之后,才向根深蒂固的“特创论”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这是一场真理对谬误的挑战,其结果自然是真理胜利。可见,任何有效的怀疑,都依赖于对事实的仔细分析和对理论的深入研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果冻宝盒601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