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2013年第7版神经内科本科教材PPT----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ppt

常见的2013年第7版神经内科本科教材PPT----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ppt

  1. 1、本文档共19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的2013年第7版神经内科本科教材PPT----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 2.肌张力增高 表现为肌肉较硬,被动运动阻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缩小,见于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病变。前者表现为痉挛性肌张力增高,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张力增高明显,被动运动开始时阻力大,终了时变小,称为折刀样肌张力增高;后者表现为强直性肌张力增高,伸肌与屈肌张力均增高,向各方向被动运动时阻力均匀,也称为铅管样(不伴震颤)或齿轮样肌张力增高(伴震颤) * 2.肌张力增高 表现为肌肉较硬,被动运动阻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缩小,见于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病变。前者表现为痉挛性肌张力增高,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张力增高明显,被动运动开始时阻力大,终了时变小,称为折刀样肌张力增高;后者表现为强直性肌张力增高,伸肌与屈肌张力均增高,向各方向被动运动时阻力均匀,也称为铅管样(不伴震颤)或齿轮样肌张力增高(伴震颤) * 2.肌张力增高 表现为肌肉较硬,被动运动阻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缩小,见于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病变。前者表现为痉挛性肌张力增高,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张力增高明显,被动运动开始时阻力大,终了时变小,称为折刀样肌张力增高;后者表现为强直性肌张力增高,伸肌与屈肌张力均增高,向各方向被动运动时阻力均匀,也称为铅管样(不伴震颤)或齿轮样肌张力增高(伴震颤) * 肌力是指肌肉的收缩力,一般以关节为中心检查肌群的伸、屈、外展、内收、旋前和旋后等功能,适用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及周围神经损害引起的瘫痪。但对单神经损害(如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腓总神经)和局限性脊髓前角病变(如脊髓前角灰质炎),需要对相应的单块肌肉分别进行检查。 1. 六级(0~5级)肌力记录法 检查时让患者依次做有关肌肉收缩运动,检查者施予阻力,或嘱患者用力维持某一姿势时,检查者用力改变其姿势,以判断肌力(表4-3)。(1) 六级(0~5级)肌力记录法:检查时让患者依次做有关肌肉收缩运动,检查者施予阻力,或嘱患者用力维持某一姿势时,检查者用力改变其姿势,以判断肌力 肌力的六级记录法 0级完全瘫痪,肌肉无收缩 1级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起 3级肢体能抵抗重力离开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4级肢体能作抗阻力动作,但不完全 5级正常肌力 (2) 肌群肌力测定:可分别选择下列运动:① 肩:外展、内收;② 肘:屈、伸;③ 腕:屈、伸;④ 指:屈、伸;⑤ 髋:屈、伸、外展、内收;⑥ 膝:屈、伸;⑦ 踝:背屈、跖屈;⑧ 趾:背屈、跖屈;⑨ 颈:前屈、后伸;⑩ 躯干:仰卧位抬头和肩,检查者给予阻力,观察腹肌收缩力;俯卧位抬头和肩,检查脊旁肌收缩力。 (3) 各主要肌肉肌力检查方法见表4-5 * 4. 轻瘫检查法 不能确定的轻瘫可用以下方法检查:①上肢平伸试验:双上肢平举,掌心向上,轻瘫侧上肢逐渐下垂和旋前(掌心向内),见图4-10A。②Barre分指试验:相对分开双手五指并伸直,轻瘫侧手指逐渐并拢屈曲。③小指征:双上肢平举,手心向下,轻瘫侧小指常轻度外展。④Jackson征:仰卧位双腿伸直,轻瘫侧下肢常呈外旋位。⑤下肢轻瘫试验:俯卧位,双膝关节均屈曲成直角,轻瘫侧小腿逐渐下落,见图4-10B。 * ①上肢平伸试验:双上肢平举,掌心向上,轻瘫侧上肢逐渐下垂和旋前(掌心向内),见图4-10A。 * ⑤ 下肢轻瘫试验:俯卧位,双膝、髋关节均屈曲成直角,轻瘫侧小腿逐渐下落, * (四)不自主运动(involuntary movement) 观察患者有否不能随意控制的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肌束颤动、肌痉挛、震颤(静止性、动作性和姿势性)和肌张力障碍等,以及出现的部位、范围、程度和规律,与情绪、动作、寒冷、饮酒等的关系,并注意询问既往史和家族史。 * (四)不自主运动(involuntary movement) 观察患者有否不能随意控制的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肌束颤动、肌痉挛、震颤(静止性、动作性和姿势性)和肌张力障碍等,以及出现的部位、范围、程度和规律,与情绪、动作、寒冷、饮酒等的关系,并注意询问既往史和家族史。 * (五)共济运动(coordination movement) 首先观察患者日常活动,如吃饭、穿衣、系纽扣、取物、书写、讲话、站立及步态等是否协调,有无动作性震颤和语言顿挫等,然后再检查以下试验: 指鼻试验(finger-to-nose test) 嘱患者用示指尖触及前方距其0.5m检查者的示指,再触自己的鼻尖,用不同方向、速度、睁眼与闭眼反复进行,两侧比较。小脑半球病变可见指鼻不准,接近目标时动作迟缓或出现动作(意向)性震颤,常超过目标(过指),称为辨距不良(dysmetria)。感觉性共济失调睁眼指鼻时无困难,闭眼时发生障碍(图4-11)。 2. 反击征 也称为Holmes反跳试验。嘱患者收肩屈肘,前臂旋后、握拳,肘关节放于桌上或悬空靠近身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ianebandeya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