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1.4《鱼》教(学)案.doc

(人)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1.4《鱼》教(学)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节 鱼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第一章按照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顺序介绍了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材前三节为无脊椎动物,后四节为脊椎动物,在介绍脊椎动物时又按照进化的顺序,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依次向学生展示,而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的一个类群,教材把它设为脊椎动物的第一节,对于学生走入脊椎动物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因此在教材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1.说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2.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 【教学重点】 1.鱼的主要特征。 2.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识鱼的呼吸特点。 【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课件、鱼的骨骼标本、解剖盘、玻璃缸、活鲫鱼若干条、颜色明显的蔬菜汁、小烧杯、吸管、一支毛笔。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2分钟) 1.播放:水底生物歌曲,引导学生观看。 2.质疑:同学们,生活中你们最了解、最常见的水生动物是什么? 过渡:鱼有哪些主要特征?它是怎样适应水中生活的?与人类的生活又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鱼的知识。 观察水中的各种动物。 回答:鱼类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放松的同时,引入新课。 课堂教学 (30分钟) (一)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1.展示:鲫鱼的骨骼标本和骨骼图片,指导学生观察脊柱和脊椎骨。 2.组织学生列举生活中有脊柱的动物和无脊柱的动物。 3.归纳总结:除鱼类外,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在身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我们之前学习的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脊椎动物中的第一个代表――鱼类。 (二)多种多样的鱼 1.展示:淡水鱼和海水鱼图片。 讲授: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类群,占脊椎动物一半以上。有的生活在海洋中,有的生活在河流、湖泊和池塘等淡水中。 2.质疑:多种多样的鱼都生活在水中,它们是怎样适应水中生活的?又有什么主要特征? (三) 鱼的主要特征 1.质疑:如果我们人类来到水中生活,会遇到哪些问题?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强调鱼之所以能够生活在水中,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一是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2.组织学生活动:观察鱼的外形和运动 (1)取一条鲫鱼,放在解剖盘中,观察外部形态。思考: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利于克服水中的阻力? (2)鲫鱼体表有什么覆盖物?用手摸一摸鱼的体表,有什么感觉?这对鱼的运动有什么好处? (3)将鱼放进盛有清水的玻璃缸中,观察鱼的运动器官是什么?请结合教材20页“鱼的结构标注图”,辨认各鱼鳍名称。 (4)仔细观察鱼的运动,小组讨论:鱼的运动只靠鳍就能完成吗?(播放视频:剪掉鱼鳍后,鱼的运动情况) 巡视课堂,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并进行交流,使学生明确: (1)鱼的体形和体表黏液等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游泳的阻力;(2)鱼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以及各种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3.组织学生活动:观察鱼的呼吸 (1)观察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是同时张合,还是交替张合?思考:水流入鱼口后,会从什么地方流出? (2)用吸管吸取一些蔬菜汁,慢慢滴在鱼口前约1 cm处,观察蔬菜汁流入鱼口后,从哪里流出来? 质疑: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哪些变化? 播放视频:鱼鳃的作用。使学生明确:流出鱼体的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增多。进而明确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主要是在进行呼吸。 (3)轻轻掀起鳃盖,看一看鳃的形态和颜色,对照鳃的结构图,想一想,鳃为什么是鲜红色的?鳃丝为什么既多又细? 巡视课堂,指导学生观察并归纳总结鱼鳃适于水中呼吸的两个重要特点: 第一,鳃鲜红色,毛细血管丰富,利于气体交换。 第二,鳃丝既多又细,在水中完全展开,扩大与水的接触面积。 质疑: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原因是什么? 模拟实验:用毛笔的笔头模拟鳃丝,演示其在水中展开和出水粘连的状态,给与学生提示。 4.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鱼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1)生活在水中; (2)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3)用鳃呼吸; (4)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四)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展示:红烧鱼、年年有余(鱼)的年画、剪纸等图片,引导学生说出鱼与人类生活有哪些关系。 2.展示人类活动对水域环境的破坏相关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水域环境、保护鱼类资源的重要性。 仔细观看骨骼标本和骨骼图片,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观察图片,认识常见的淡水鱼和海水鱼。 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文档评论(0)

hy8402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