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发展程及重要人物.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计算机的发展程及重要人物

中国的计算设备 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先民使用的“计算机”是结绳,即用绳子打结的多少来表示数的概念。 中国的计算设备 算筹。它最早出现在何时,已经不可查考了,但至迟到春秋战国;算筹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了。 算筹 算筹在中国的起源很早,中国著名科学家祖冲之(429——500)借助算筹为计算工具,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了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中国的计算设备 算盘。珠算盘是我们祖先创造发明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珠算盘起源于北宋时代。 机械计算机发展史 1623年:德国科学家契克卡德(W.?Schickard)制造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台机械计算机,这台机器能够进行六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机械计算机发展史 1642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B.Pascal)发明了著名的帕斯卡机械计算机,首次确立了计算机器的概念。 机械计算机发展史 1674年:莱布尼茨改进了帕斯卡的计算机,使之成为一种能够进行连续运算的机器,并且提出了“二进制”数的概念。(据说这个概念来源于中国的八卦) 机械计算机发展史 第一台商用计数机是由法国阿尔萨斯地区的托玛斯·杜·寇莫( Thomas de Colmar) 在1820 年初研发的四则运算机。 下面是与帕斯卡计算器的比较 机械计算机发展史 1822年:英国科学家巴贝奇(C.Babbage)制造出了第一台差分机,它可以处理3个不同的5位数,计算精度达到6位小数。 机械计算机发展史 手摇计算机是1878年由一位在俄国工作的瑞典发明家奥涅尔制造的。 (2)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第1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取名为ENIAC,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宣告诞生。由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摩尔学院教授莫奇利和埃克特共同研制。 , 运算速度达到每秒钟5000次加法,一条炮弹的轨迹,20秒钟就能被它算完。 电子管 埃尼阿克,总共安装了17468只电子管。它的耗电量超过174千瓦;电子管平均每隔7分钟就 要被烧坏一只。 晶体管与电子管 1947年美国科学家发明了晶体管。 晶体管与电子管的比较: 体积比电子管小很多 耗电大大降低 稳定性有很大提高 晶体管计算机 美国贝尔实验室于1954年研制成功第一台使用晶体管的第二代计算机TRADIC。装有800只晶体管,仅100瓦功率,占地也只有3立方英尺。相比采用定点运算的第一代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普遍增加了浮点运算,计算能力实现了一次飞跃。 集成电路 1959年美国人基尔比向发明了集成电路。在不超过4平方毫米的面积上,大约集成了20余个元件。 第3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IBM于1964年研制出计算机历史上最成功的机型之一IBM S/360。IBM由于S/360的成功,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业界的地位,“蓝色巨人”IBM几乎成为计算机的代名词。 计算机主要电子器件: 第一代:真空电子管 第二代:晶体管 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第四代: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每一代的发展变化: 1 体积和耗电量大大减小 2 功能大大增强 3 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 特别是体积小、价格低、功能强的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得计算机迅速普及,进入了办公室和家庭,在办公室自动化和多媒体应用等领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高考真题 12.7第一代电子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元件是_________.(14.1) A.继电器 B. 晶体管 C.电子管 D.集成电路 13.2第二代电子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元件是_________.(14.1,12.7) A.继电器 B. 晶体管 C.电子管 D.集成电路 14.2 1946年诞生的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_________. A.UNIVAC-1 B.EDVAC C.ENIAC D.IBM360 16.1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现形式是_________. A.八进制 B.十进制 C.二进制 D.十六进制 计算机发展史上重要人物 1950年10月, 图林的另一篇论文《机器能思考吗》发表,首次提出检验机器智能的“图林试验” ,从而奠定了人工智能的基础,使他再次荣膺“人工智能之父”称号。 1954年, 42岁的阿兰·图林英年早逝。为了纪念他在计算机领域奠基性的贡献,美国计算机学会决定设立“图林奖”,从1956年开始颁发给最优秀的电脑科学家,它就像科学界的诺贝尔奖那样,是电脑领域的最高荣誉。 图灵机 图灵

文档评论(0)

ipbohn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