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备考古代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定稿.ppt

2017年高考备考古代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定稿.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高考备考古代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定稿.ppt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蕴含的意义。 2.掌握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方法。 3.掌握鉴赏诗歌景物形象一般的答题格式。 鉴赏景物形象的方法 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就是要捕捉意象,品味意境,分析蕴涵在形象中的思想情感和社会意义。 意象:是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融注了自己思想情感的景物,意象是具体的。 意境:由许多寄托作者思想情志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的诗歌的基本的整体情境、氛围。意境是空灵抽象的。如孤独凄凉、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 景物形象类题型考查类型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型 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选取的意象有什么特点?试作分析。 ②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一意象 ③诗中描写某个意象有何作用? 答题步骤 1、析含义:分析意象的基本含义 2、剖原因: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意象 3、析效果: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 (一)常见意象归纳举例 在此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行总结,以助考生记忆,从而更好地解答诗词鉴赏题: 松梅竹菊寓高洁, 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 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 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一、“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 王吉《咏竹》:“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 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王旭《踏莎行》:“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 二、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2004年湖北高考):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 晏几道《鹧鸪天》(2004年全国卷Ⅱ):“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四、“梧桐”叶落透悲意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 朱淑真的《秋夜》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五、别时“长亭”“柳”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 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六、落“花”流“水”传愁绪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 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七、“乌鸦”“燕子”系兴衰   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 出现“乌鸦”这一意象的高考题目不少,如: 2006年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2006年江苏卷《鹧鸪天》:“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八、“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 《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2007年湖北卷《过华清宫》也用到了树木的意象:“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 鸪 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析含义)(2)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剖原因)(3)很好地传达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指作用) 最后两句是说:流浪天涯的人啊哪里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

文档评论(0)

nuve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