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在保护和旅游管理中的问题研究论文-毕业论文(设计).docVIP

五台山在保护和旅游管理中的问题研究论文-毕业论文(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西财经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PAGE 2 目 录 中文摘要、关键字…….………………………………………….……………Ⅰ 英文摘要、关键字……………………………………………………………Ⅲ 一、世界文化遗产——五台山的旅游开发概况 2 (一)世界佛教文殊信仰中心 2 (二)皇家道场 3 (三)佛教建筑群 4 (四)自然地貌与佛教文化结合 5 二、五台山在保护和旅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6 (一)城镇化、公园化倾向明显 6 (二)周边环境污染严重 6 (三)环境管理相对薄弱 7 (四)污水和生活垃圾堆放严重 7 三、五台山在保护和旅游管理中存在的矛盾 8 (一)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 8 (二)遗产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矛盾 8 (三)管理与经营的矛盾 8 四、五台山在保护和旅游管理中的解决思路 9 (一)切实坚持“保护第一”原则 9 (二)加强规划、有序开发 9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0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5 山西财经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山西财经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山西财经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PAGE 12 PAGE 15 引言 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是中国佛教名山之首,以浓郁的佛教文化闻名海内外。五台山保存有东亚乃至世界现存最庞大的佛教古建筑群,享有“佛国”盛誉,由五座台顶组成,将自然地貌和佛教文化融为一体,典型地将对佛的崇信凝结在对自然山体的崇拜之中,完美地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成为一种独特的、富有生命力的组合型文化景观。 古夷平面、冰缘地貌、高山草甸,使其成为中国早期寒武纪标准地层单元和研究地质构造及地球发展史的活标本,有“中国地质博物馆”及“地质学家的天堂”之誉;巍峨敦厚、高耸云表、绵延雄浑,复杂的地形、多变的气候以及多样的土壤为多种生物提供了优越的生存环境,素有“华北屋脊”、“国家森林公园”之称;文殊道场、梵宇林立、诸宗竞秀、显密同处,崇高的佛教地位、丰厚的宗教文化艺术资源和持久活跃的宗教活动被尊为“清凉圣境”,居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在地质、自然、旅游、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综合独特价值无与伦比。 作为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五台山理应受到充分的保护。终于中国五台山是2009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召开的第3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通过审议,被作为文化景观遗产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希望这篇论文对五台山的旅游业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有所启迪。 一、世界文化遗产——五台山的旅游开发概况 (一)世界佛教文殊信仰中心 五台山以其独特的高山气象、山泉飞瀑、奇洞怪石、地貌景观与深远的佛教文化相结合,从而被赋予了丰富的宗教含义。五座高大而平坦的台顶,构成了五台山佛教文化的自然基石。传说五台山与佛祖释迦牟尼出家修行的印度灵鹫山极为相似,所以,当佛教刚一传入中国时,汉明帝刘庄就在五台山建筑了第一座庙宇并将其命名为大孚灵鹫寺,即今显通寺。 晋译《华严经》记载,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而文殊即为大智菩萨。早在唐代中叶(769),五台山就已不仅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而且也成为了与印度灵鹫山“争峻”的佛教灵山圣地。于是,天下学佛者多宗旨于五台山,至山巡礼者接踵而来。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唯识宗、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律宗、密宗、禅宗的荟萃之地。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越南、韩国、日本等国僧人均频来五台山取经求法。由于五台山文殊信仰得到广泛传播,而文殊道场五台山便自然成为了佛教徒的信仰中心。日本、韩国还把自己国内形似五台山的山脉也称作五台山,亦建文殊寺专供文殊,弘扬文殊信仰。 在五台山文殊信仰形成的1600年间,佛教超越了地区和民族,超越了朝代更替,也超越了君主和平民香客的界限,以至成为世界性的经世不衰、影响深远的佛教文殊信仰中心。清代的三世章嘉国师曾在《圣地清凉山志》中说,五台山与古印度的金刚座、乌仗那、香巴拉、布达拉山等被世人共称为世界佛教五大圣地,而时至今日这五大佛教圣地中除了五台山佛教仍绵延兴盛之外,其余四处则都早已佛教衰落、圣迹颓废了。而五台山文殊信仰文化自东晋升平五年(361)佛教大量传入五台山开始,在迄今的1600余年间,始终生机勃勃,以至成为全世界佛教徒朝觐的圣地。他们不远万里,频频来此朝山拜佛、取经学法,从事佛教文化交流。 自元代藏传佛教传入五台山以来,这里就成为藏传佛教在中原内地的重要发展中心。五台山藏传佛教也随之而成为连接中央和蒙藏地方关系的纽带和汉、藏、蒙、满、回等民族进行文化交流的桥梁。一直以来,五台山都在中央政权处理民族、宗教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清代佛教鼎盛时期,五台山竟已有佛寺122座,其中,黄庙25座、青庙97座。五台山现有寺庙68座,其中黄庙8座、青庙60座。在这里,汉、藏佛教共处一山,汉、藏文化互融一体,因而也可以说是文殊信仰把汉、藏人民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花好月圆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