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点零八分北京优秀培训教材.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 我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我的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 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 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 直到这时,直到这时候, 我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阵阵告别的声浪 , 就要卷走车站; 北京就在我的脚下, 已经缓缓地移动。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 想一把抓住他的衣领, 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 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 因为这是我的北京,是我的最后的北京。1968年12月20日 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1968年12月20日,诗中描述的是诗人1968年12月20日4:08分,告别家乡北京到山西插队的情形。“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成了诗人个人命运的记号。 知青:指的是“文化大革命”中,从城镇参加上山下乡的初中或高中毕业生。 知青文学:反映的是当年知识青年的经历和感受。 诗歌 主题 诗歌通过对1968年4点08分载着的北京知青赴农村插队的火车开动这一特定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依恋之情、对未来命运的忧虑和恐慌。见证了知青时代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浪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尖厉的汽笛长鸣 “这是”两句运用反复修辞强调这是定格在作者心中最难忘的时刻,这是即将告别的最后的北京。 “海浪”而非“海洋”强调人多,与“翻动”搭配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知青离京亲人送别的热烈场面。 “尖厉”表明汽笛很刺耳,暗含了作者不愿意听到、不愿意离开北京的心情。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食指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 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剧烈抖动的北京建筑” 是幻觉意象,实际上抖动的是即将离去的火车,“剧烈”写出了车启动瞬间作者的惊愕感觉,离京对于一个20岁的知青内心是一种极为强烈的撞击和震撼。 第一部分:描写离别场面,以及离别时的痛苦和迷惘。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的手中 “疼痛”是离开母亲离开京城的痛楚。“骤然”点明痛苦触动心灵时的猝不及防。 “妈妈”一句化用孟郊诗句,细腻形象地写出了内心的无比痛苦。 “风筝”一句运用比喻,写出了内心对母亲及京城的牵挂,依恋。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食指 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 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 直到这时,直到这时候 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线绳绷得”一句写出了痛苦的情感让作者感到窒息,难以承受。 ——一阵阵告别的声浪 就要卷走车站 北京在我的脚下 已经缓缓地移动 “卷”字写出了告别声浪之巨大之震撼。 “缓缓地移动的北京”幻觉意象,实际上移动的是火车,也写出了仿佛被北京抛弃注定漂泊的失落痛楚。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食指 第二部分:具体描写离别时撕心裂肺的场面。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 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领 然后对她亲热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 “抓住她的衣领” “不能松”写出了作者离开时的依恋、迷惘、绝望和痛楚。 “亲热地叫喊” “妈妈啊,北京”既表达对母亲的依恋,也表达了对家乡北京的难以割舍的感情,同时深刻传达出内心对党、对国家、对政府的殷切期望,希望党和国家关注知青的命运。 “最后”与前面呼应,这是最后一面,这个词语表达了诗人对北京的依依离别甚至是诀别的心理感受。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食指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 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 因为这是我的北京 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1968年12月20日 “最后”与前面呼应,这是最后一面,这个词语表达了诗人对北京的依依离别甚至是诀别的心理感受。 第三部分:直接抒写诗人对北京的依恋之情。 课后思考题:分析离别场景中“手”的意象蕴含的情感内涵。 诗歌结尾处,诗人拼命地用手一抓,抓住了不知是谁的手,那种对故乡的依恋和热爱之情在“抓”这个富于动作感的形象中得到了有力的升华。从这里,我们似乎看到抒

文档评论(0)

汪汪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