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流浪乞讨人媒介形象建构分析.docVIP

城市流浪乞讨人媒介形象建构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流浪乞讨人媒介形象建构分析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媒介形象建构分析-新闻学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媒介形象建构分析 孙文丽 【摘要】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之下,一些流浪乞讨人员进入城市谋生。一方面,流浪乞讨人员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权益保障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另一方面在媒体和公共话语空间上所呈现的这一人群却与欺骗、投机等负面标签联系在一起。本文以《新京报》为例,分析大众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媒介形象的建构,探讨其媒介形象建构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关键词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媒介形象新京报 大众媒介通过新闻报道建构一事物的媒介形象,影响着受众对此事物的印象集合,具有“有价性”、“被评价性”、“技术表征”及“唤起联想”的特点,是符号化的社会体征。①大众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建构出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媒介形象,影响着人们对这一群体的认知,甚至成为政府制定有关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公共政策的重要依据。然而,媒体在报道弱势群体时常常出现选择性报道以及标签化、概念化的现象,不仅失去了媒体应有的责任和人文关怀视角,也给大众的认知造成了误导。 一、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媒介形象建构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通常以城市繁华地段、公共交通工具为乞讨场所,给城市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更因其不安定因素而被视为城市公共安全的隐患。2011年,由中国社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于建嵘教授在新浪微博上发起的“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行动引起普遍关注,乞讨儿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也随之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然而,通过对相关报道的梳理发现,此类报道在报道主题、报道倾向上均存在着媒介形象建构失当的问题。 本文以北京地区较有影响力的报纸《新京报》为研究对象,选择2010 年1 月1日至2015 年2 月28 日为研究时段,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乞讨”为 关键词 进行搜索,消息、特稿、评论、图片等报道形式均为搜索对象,得到样本共计119 篇。 1、报道主题:违法犯罪主题增量显著 通过对样本进行分析,以新闻报道内容为划分依据,将新闻内容主题划分为七大类:①遭遇不幸(被杀、被骗、受伤等),②违法犯罪(职业乞讨、妨害社会治安、组织乞讨、拐卖儿童),③救助制度、社会管理,④乞讨儿童,⑤生存状况反映,⑥非政府层面的社会救助,⑦正面主题(自立自强、拾金不昧)。通过对119 篇报道进行内容主题的统计分析(同一篇报道中可能涉及多个报道主题),结果如表1 所示: 分析发现,在报道主题方面体现出两个特征:一方面,关于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报道较多针对他们造成的社会问题和生存的灰色空间,更多的表现了这一人群消极、阴暗的一面。另一方面,各报道主题当年此类报道中所占比重有所变化:2011年表现为个各主题报道均衡;2011 年至2012 年,受“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行动影响,关于乞讨儿童及其救助制度的讨论成为主要报道主题;2013 年至2015 年,涉及违法犯罪的主题开始增多并成为主要报道主题。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关于乞讨儿童的相关报道中,隐含着成年乞讨人员涉嫌拐卖儿童、强迫儿童乞讨的违法犯罪主题。通过以上梳理笔者发现,《新京报》在2011 年以来关于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尤其是成年乞讨人员的新闻报道主题偏向性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为涉及违法犯罪的报道主题增量显著。 2、报道内容:倾向性明显 报道倾向是指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或评述新闻事实时所表现出的特定立场和思想倾向,这种倾向有时表现得直接而明显,有时则表现得含蓄而隐晦,但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倾向性总是客观存在的,它往往表达一种无形的意见。②媒体在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报道中的倾向性是该媒体在看待这一群体时所采用的基本立场,体现在报道主题、报道内容等方面。 新闻报道的倾向性首先体现在媒体对报道主题的选择。在本文的研究样本中,涉及流浪乞讨人员正面形象的新闻主题类别为“正面主题(自强自立、拾金不昧)”,涉及其负面形象的新闻主题类别有“违法犯罪”,中性形象的有“非政府层面的社会救助”、“生存状况调查”、“救助制度”、“遭遇不幸”、“乞讨儿童”。统计发现: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在报道中纯负面形象的主题占报道主题总量的19.4%,但将负面形象与“遭遇不幸”形象中偏向消极的形象累加起来,所占比例则达到34.7%。此外,在2011 年发起的“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行动的影响下,新闻媒体上涉及乞讨儿童的报道开始间接涉及城市成年流浪乞讨人员的负面形象,而在2011 至2015 年,此类报道主题所占比例为30.5%。由此,涉及城市流浪乞讨人员负面形象的新闻报道主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其次,在新闻标题方面也体现了媒体的报道立场。例如2014 年9 月18 日《“月汇万元”乞讨

文档评论(0)

phl8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建筑从业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2日上传了建筑从业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