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竞争、环境规制与中国城市空气污染.docVIP

地方政府竞争、环境规制与中国城市空气污染.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方政府竞争、环境规制与中国城市空气污染   摘要 中国空气污染格局受到政策因素的深刻影响,财政分权和政绩考核背景下的地方政府竞争能够激励污染性产业发展进而加剧环境污染。政府层面的环境规制和企业层面的技术进步则减少了单位产能污染排放。两种力量的相互制约塑造了中国城市空气污染的格局。本文基于2003―2013年地级以上城市数据,以综合污染指数刻画空气污染程度,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讨空气污染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效应。结果表明:①在研究时段空气污染和污染性产业空间动态一致,均有向东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污染性产业的存量对污染的加剧作用比增量更为显著。②地方政府竞争能够显著增加本地和周边地区空气污染。环境规制是抑制空气污染的重要方式,但本地的高规制将造成周边地区污染加剧。技术进步能够有效降低空气污染,且不具有显著的空间效应。③抑制空气污染的因素(环境规制、技术进步)比加剧污染的因素(地方政府竞争、污染性产业增长)作用效力更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污染产业发展的同时空气污染程度降低的现象。文章启示调整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贯彻环境规制的科学制定与严格执行,促成企业创新驱动是减轻空气污染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地方政府竞争;环境规制;技术进步;空气污染;污染性产业   中图分类号 K90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2104(2018)06-0103-08DOI:10.12062/cpre   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给资源、能源和环境造成了压力。其中环境污染逐渐成为妨碍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目标取向下,一些地方政府不惜“逐底竞争(Race to the Bottom)”,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庇护化工、造纸、冶炼等污染产业的进入[1-2]。为了治理污染,一系列用于约束企业行为的环境规制相继出台。环境规制一方面促使企业发展环境友好的生产技术,通过增强自身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3- 4],另一方面迫使企业重新区位以规避规制的约束[5]。地方政府竞争、污染产业动态、环境规制和技术进步共同作用塑造了污染的格局,然而其内在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厘清。本文以空气污染为例,统筹考虑地方政府竞争、污染产业动态、环境规制、技术进步,解析空气污染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效应,为相关政策的修订与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1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1.1 地方政府竞争、污染产业与环境污染   地方政府竞争是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区域政府利用税收、环境政策、教育等手段,吸引资本、劳动力和其他要素以增强本地竞争优势的行为[6]。财政收入和职位晋升是中国地方政府竞争的关键原因。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赋予地方财政自主权,形成“增长型政府”的发展模式。以戴慕珍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在资源、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背景下,财政分权激发了地方政府间为增加财政收入而产生的竞争[7]。周黎安等[8-9]则认为近40年中国经济的腾飞除了与资源禀赋、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有关以外,还与以绩效考核为目标取向的“官员竞争锦标赛”现象密切相关。政治晋升是零和博弈,处于政治和经济双重竞争之下的官员之间合作空间有限,而竞争空间巨大[10]。无论是以财政收入还是政治晋升为目的,地方政府都有激励发展经济效益高,规模总量大的行业。污染性产业往往具有资源、资本密集的特征,规模效应显著,容易集中分布形成工业区、工业带,其发展对官员绩效和财政收入均有着巨大的正向作用,因而受到地方政府的青睐[11-12]。   然而在地方政府竞争中,环境政策经常成为重要手段。Fredriksson等[13]使用美国各州的面板数据探讨“污染避难所假说”(Pollution Haven Hypothesis, PHH),结果显示政府为了吸引外资和保障本地竞争优势会竞相降低环境标准。List等[14]对纽约州县级层面的研究也表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逐底竞争”现象。中国的实证研究同样认为地方政府?争有着负向环境效应[15]。刘洁等[16]发现地方政府竞争促进了污染性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工业废水、废气及废弃物的排放量。刘刚等[17]认为地方政府会通过增加规模工业用地,牺牲环境质量来吸引污染企业的进驻。国内外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竞争将促进污染性产业的发展,进而损害环境质量。   地方政府竞争的内涵在于周边地区的行为模式将影响本地的决策,当周边地区降低环境标准以吸引污染产业进驻时,本地也会采取类似策略。因此竞争行为可能导致污染性产业同时进驻本地和周边,造成区域层面的污染水平加剧。本文在统筹考虑污染性产业动态和地方政府竞争及其空间效应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1。   假设1:地方政府竞争下的经济发展模式将加剧本地和周边地区的空气污染。   1.2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