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光学仪器及成像的基本原理.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显微镜光学仪器及其成像的基本原理 一、基本的光学元件 光学元件是基于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以及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等规律,对光线进行调控操作的物理器件。 最常见的有光学元件:透镜、反射镜、滤光片、光栅。 在显微镜操作中也有时候需要用到不透光的挡光板。 透镜 透镜是由透明物质(如玻璃等)制成的一种光学元件。透镜是显微镜技术中应用最多的光学元件,可以分为凸透镜、凹透镜、棱镜和平面透镜等 除了有时候利用平面镜对光线的直线传播外(如照相机镜头的保护镜片、载物玻片),透镜一般都是利用光的折射,所以又称折射镜,其折射面是两个球面,或一个球面一个平面、或两个平面。 凸透镜和凹透镜 单个具有球面的透镜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具有会聚光线的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具有发散光线的作用,所以也叫发散透镜。 各种凸透镜和凹透镜 中央部分比边缘部分厚的叫凸透镜, 有双凸、平凸、凹凸三种; 中央部分比边缘部分薄的叫凹透镜, 有双凹、平凹、凸凹三种。 透镜组合 放大镜是最简单的视野放大设备,只由一个凸透镜组成。 即使最简单的普通光学显微镜都是由多个光学元件组成。 透镜的组合有多种多样,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 其他光学元件 凸透镜和凹透镜是显微镜的主要光学元件。除此之外,利用棱镜、平面镜和反光镜等光学元件可以改变光路的特性,在复杂显微镜中是必不可少的。 还有,滤光片、光栅是特殊显微镜的重要组成元件,在暗视野显微镜中还用到挡光板作为调节元件。 反光镜 各种反光镜在显微镜中通常用来改变光路,使得成像便于人们的观察。 二、透镜成像的有关的概念 以显微镜物镜的成像原理为例来说明,先介绍几个概念:主光轴、光心、焦点、焦平面、弥散园、景深和屈光度。 1、主光轴、光心、 透镜两球面的球心的连线称为透镜的主光轴,简称主轴,主轴与透镜的交点称为光学中心,简称为光心。 包含主轴的任一平面,称为主截面,透镜都制成圆片形,而以主轴为对称轴。圆片的直径称为透镜的孔径。 物点在主轴上时,由于对称性,任一主截面内的光线分布都相同,故通常只研究一个主截面。 透镜的厚度 透镜两表面在其主轴上的间隔称为透镜的厚度。 如果透镜的厚度比起两球面的曲率半径小得多,或者透镜的厚度对透镜的屈光度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种透镜称为薄透镜。 若透镜的厚度与球面的曲率半径相比不能忽略,则称为厚透镜。 理论研究以薄透镜为理想透镜来进行分析,而实际应用中常常要考虑透镜厚度带来的影响。 2、焦点、焦平面、 一束平行于主轴的光线入射到正透镜上,经过透镜的折射光线将会聚到主轴上某点,然后再以锥状的扩散开来,这个聚集所有光线的一点,就叫做焦点。 透镜的焦点有两个(根据光路可逆原理),物方焦点和像方焦点,分用F和F′表示。从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称为镜头的焦距。物方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称为物方焦距,用f表示。像方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称为像方焦距,用f′表示。 凸透镜的焦点是汇集光学聚集的实焦点,而通过凹透镜的光线是发散的,由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集到一点为凹透镜的虚焦点。 通过焦点并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为焦平面。 平行于光轴的光线汇集于焦点,其他平行光束汇集于焦平面上。 焦点的简单测量方法: 3、弥散圆 在焦点前后,光线开始聚集和扩散,如果在这些地方放上光屏,得到点的影象变成模糊的,形成一个扩大的圆,这个圆就叫做弥散圆。 当弥散圆的尺寸达到一定程度后,人眼将认为其是模糊的。 如果弥散圆的直径小于人眼的鉴别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实际影象产生的模糊是不能辨认的。这个刚好能够辨认的弥散圆就称为容许弥散圆。 在用相机照相显微摄影时,通常要调焦,使得感光胶片处在的位置在焦点处,或焦点前后两个容许弥散园的范围内,这样得到的相片才是清晰的。 在显微镜的光轴上有一段距离范围内物体被看得清晰。超出这段距离的物体就模糊不清。这段距离位于显微镜焦点的上下很小的范围之内。 在焦点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这两个弥散圆之间的距离是能够清晰成像的上下限叫焦点深度,也叫焦深。 焦点深度 焦深的运用 一是使得我们的眼睛在前后一定范围内可以看清物体,便于我们在运用显微镜时代操作; 二是在用胶卷进行显微摄影的时候,选用合适的胶卷。不同的胶片面积都有不同的容许弥散圆直径的数值定义。一般常用的是:例如以画面放大为5x7英寸的照片,观察距离为25~30cm前提,35mm照相镜头的容许弥散圆,大约是底片对角线长度的1/1000~1/1500左右。 4、景深 通常,凸透镜的曲率决定了它的焦距。成像平面和透镜中心的距离(像距)决定了能够在焦平面上清晰成像的景物的距离(物距)。光圈的大小决定进入镜头光的多少。 只有位于物距处的景物才能在像平面上清晰成像:位于物距之前(近处)的景物成像于像平面之后;而位于物距之后(远处)的景物成像于像平面之前。

文档评论(0)

kboo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