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会计研究避免亏损盈余管理程度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比较.pdf

2 会计研究避免亏损盈余管理程度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比较.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吴联生 薄仙慧 王亚平 ( 100871) 【】本文以非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作为基准, 运用参数 计的方法, 对股票市场是否提高了公司盈余管理 程度的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论显示, 1998年至 2004 年我国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每年都存在避免亏损的盈余 管理;在上市公司中, 盈余管理公司比例为 15.87%, 它们提高 ROA 数据 0.0122;在非上市公司中, 盈余管理 公司比例则只有 5.49%, 它们提高 ROA 数据 0.0009。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频率大约为非上市公司的 3倍, 平均盈 余管理幅度大约为非上市公司的 13倍;两类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大, 因为非上市公 司盈余管理程度在年度上的分布比较稳定, 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大。研究结论 表明, 股票市场提高了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 【】 , 。, 、 、 , (H ealy and W ah len, 199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5B JY 0 16)。 44 , 、 。 , ;, 。, , 。, ; , , , 。, (Burgstahle r and D chev, 1997;Degeoge, P atel and Z eckhau s- e,r 1999 )。, H o lland (2004 ): (1);(2 ); (3), 。、 (2005 ), H olland (2004 ), 。, 。 、 (2005 ) :; , , , 。 , ( )。 , 。, , , (μ, σ, μ, 1 1 2 σ, ρ) (λ, k , k )。 (μ, σ) (μ, σ) 2 1 0 1 1 2 2 ;ρ 1;κ, 0 ;κ;λ 1 , 。, ① , 。 , M ensah, Cons d ne and Oakes (1994 ) (HMO ) , ;Beatty and H arr s (1999 ) , ; Shacke lfo rd (1999 ) Beatty and H a rr s (1999 ) ;Beatty, Ke, and Pe tron (2002 ) Bu rgstahler and D chev (1997 ), ; Beatty and H arr s (1999 )Beatty, Ke, and Pe tron (2002 ), Bu rgstahler, H a l and Leuz (2006) Leuz, N anda and W ysock (2003), ;Goncharov and Z mm erm ann (2006 ) Burgstah le r and D chev (1997 ), , ① 、 (2005)。 45 。, , , 。 Coppens and Peek (2005 ) , , ;Bauw hede, W llekens and Gaeremynck (2

文档评论(0)

186****88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