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机车介绍.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早期电力机车的研发 中国最早使用电力机车在1914年,是抚顺煤矿使用的1500V直流电力机车。中国电力机车的研制始于1958年。当时的田心机车车辆工厂,也就是现在的株洲电力机车工厂在协助湘潭电机厂制造工矿电力机车的同时,设计并试制铁路干线电力机车。1958年初,第一机械工业部组织考察团赴苏联考察学习。当时,苏联基本定型的是使用20千伏工频单相交流制的Н60型电力机车,与中国决定采用的25千伏工频单相交流制不尽相同,于是对Н60型电力机车进行了大胆地技术改造,其中重大修改达78处。 1958年12月28日,中国第一台干线铁路电力机车试制成功,命名为6Y1型。“6”指机车有6根车轴(6对车轮),“Y”则是引燃管(一种整流方式)的“引”字汉语拼音首字母。机车持续功率3410kW,最高速度100km/h。 1968年,经过对6Y1型10年的研究改进,在中国半导体工业发展的条件下,将引燃管整流改为大功率半导体硅整流器,试制出韶山1型,代号SS1。1969年开始批量生产,到1976年SS1型131号时已基本定型截止到1989年停止生产,共制造了926台。机车持续功率3780kW,最大速度90km/h,车长19400mm,轴式C0-C0,电流制为单相工频交流。韶山1型电力机车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成为中国电气化铁路干线的首批主型机车。969年,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和株洲电力机车工厂联合研制了韶山2型电力机车试验车,代号SS2。主电路采用高压侧调压、硅半导体桥式整流集中供电线路。1971年和1974年又先后进行了两次重大技术改造,应用了大功率可控硅元件和电子技术,实现无级调速;采用他励牵引电动机等,从而大大改善了机车牵引性能,为中国电力机车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机车持续功率达到4620kW,最大速度100km/h,车长20000mm,轴式C0-C0,电流制为单相工频交流。 株洲电力机车工厂1978年设计试制韶山3型大功率客货两用干线电力机车代号SS3。1989年开始批量生产至今。该车采用大功率硅整流管和晶闸管组成的不等分三段桥式全波整流电路,晶闸管相控平滑调压和补偿绕组的脉冲串励四极牵引电动机。机车具有恒流起动、准恒速运行、加馈电阻制动、防滑防空转及轴重转移电气补偿等特性,起动平稳、加速度大、牵引性能好、制动特性优越、性能可靠。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优质产品奖。机车功率持续4350kW,最大速度100km/h,车长20200mm,轴式C0-C0,电流制为单相工频交流。 技术特点 SS3B型固定重联电力机车是12轴重载货运电力机车,它由两节完全相同的六轴机车并由车钩、连挂风挡连接组成,两节间设有电气系统高压连接器、控制电缆、网络屏蔽线、及空气系统控制风管。可在任一节司机室内对全车进行同步控制。机车采用单相工频制,电压25kV、交—直传动、串励式脉流牵引电动机。全车设有4台独立供电的3轴转向架,每台转向架牵引电机采用独立的晶闸管不等分三段桥半控调压控制。机车的电气制动系统采用加馈电阻制动,使机车在低速区仍具有大的制动力。机车的辅助系统采用旋转式劈相机单—三相交流系统。机车设备布置采用双边纵走廊、分室斜对称布置,设备屏柜化、成套化。机车通风采用车体侧墙大面积立式百叶窗通风方式。SS3B型固定重联电力机车是在原SS34000系列机车的基础上取消端司机室司机室更改为规范化司机室;将两节机车重联起来增加网络控制系统列车级采用WTB网络控制,车辆级采用MVB控制取消外重联控制SS3B型固定重联机车的主要技术特点是:1、机车持续功率9600kW,两节重联,2(C0-C0)转向架。最高速度100km/h,轮周电阻制动功率8000kW。2、采用晶闸管不等分三段桥半控调压控制,前后转向架独立供电。3、采用大功率二极管ZPX2300-50、晶闸管KPX1400-50。4、采用加馈电阻制动,扩大了机车低速区的最大恒制动力范围。5、采用网络技术,使机车的控制系统技术含量得以提高,增加了机车的可靠性,从而减少机车的故障率。6、机车采用防空转、防滑行保护装置及电气轴重补偿等技术,提高机车粘着利用率,即提高了机车的运行性能。7、采用恒流、准恒速特性控制方式,较好发挥了机车最大起动牵引力,方便司乘人员操作。轴式??????????????????????????????2(C0-C0)机车最高速度??????????????????????100km/h轴重??????????????????????????????23t机车整备重量??????????????????????276t额定电压??????????????????????????25kV?机车电制动方式????????????????????加馈电阻制动通过最小半径????????????????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