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级制度建构原理_从民事程序视角比较分析_傅郁林.pdf

审级制度建构原理_从民事程序视角比较分析_傅郁林.pdf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审级制度的建构原理 ———从民事程序视角的比较分析 傅 郁 林 当代世界三大诉讼模式的审级制度沿着不同发 脉络, 不约而同地汇入三级结构, 其中蕴藏 着 一些共同原理, 比如终审法院规模控制、 上下级法院职能分层和权力双向制约、 划分事实问题 与法律问题、 当事人权利事项与法官裁量事项界线分明, 等等。 这些技术规范的运用很大程度上 决定了司法制度能否实现其统 一性、 正确性、 正当性、 终局性和权威性等价值目标。 相比之下, 中国现行审级制度的形成和演变受制于特定政治、 经济、 文化、 历史背景, 在技术原理上呈现为 审级功能层次不明、 运作方式大致相同的柱型结构。 这种结构在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中面临 一系列 技术困境, 造成滥用审判权和滥用诉权行为的双重失控, 加之时代变迁和司法正当性基础的嬗变, 突显了两审终审制的原有缺陷, 成为申诉、 再审案件大幅上升的重要原因。 最后, 作者对中国建 立有限三审制设想将面临的多方面困难进行了定性的预测。  审级 上诉 司法 民事程序 作者傅郁林, 女, 1965 年生, 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 , , 1999 ① 25% 。 :, , “” “” 、 。 1990 , , 。 , , “”、 “   “” , 2001 6 , 2002 “”。 , , 、 、 、 , 、 。 。 。 ① 1988、 1989 1990 《》、 1991—1998 《》、 《 》 2000 4 1999 。 , , , 30%, , 。 , 0.68%, 。 《:》, 《》 ()1999 10 。 ·84 · 审级制度的建构原理 ① ” “” , , , , , , 。 , , , ② 199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judicial hierarchy) 。, : () , 。, ① 。 J.A.Jolo icz C.H.van Rhee (eds.), Recourse againstJudgments in theEuropean Union, p.8。 ② , 。 The Council of Europe, JudicialOrganization in Europe.1998, The Council of Europe Press;J.A.Jolo icz C.H.van Rhee (eds.), Recourse against Judgments in the European Union.Klu er La International, printed in Great Britain, 1999;Peter E.Herzog Delmar Karlen, Attacks on Judicial Decisions.In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InternationalAssociation of Legal Science, vol.XVI, Civil Procedure, 1982;Daniel John Meador Jordana Simone Bernstein, Appellate Courts in

文档评论(0)

131****90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