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特殊生产工艺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业资料整理分享 完美WORD格式编辑 转] 茅台酒特殊生产工艺 转折贸易 茅台酒酿造工艺简介   贵州茅台酒厂位于仁怀市西北六公里的茅台镇,赤水河东岸,在寒婆岭下,马鞍山斜坡上,依山傍水。东经106°22′, 北纬27°51′,海拔450米。原名茅台村,因建村于赤水河畔台地之上,古时茅草遍地而得名。   厂区位于赤水河上游青山绿水之间,水质好,硬度低,微量元素含量丰富,无污染。地处峡谷地带,两山对峙,特殊的紫色砂页岩地质结构。土壤为紫红色土,土质中偏微酸性。由于地处群山环绕的赤水河边,因而形成了冬暖夏热,少雨少风而高温高湿的特殊气候,加上千年酿造环境,空气中弥漫了丰富的独特的微生物群落。   茅台酒是独特的大曲酱香型工艺白酒,生产工艺分制曲、制酒、贮存、勾兑、检验、包装六部分。其传统工艺总结为端午踩曲,重阳投料,一年一个生产周期,其间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经分型贮放,勾兑贮放,五年后包装出厂。其工艺特点为:两次投料,固态发酵,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摘酒,以此形成茅台酒独特的酿造风格。   贵州茅台酒是中国大曲酱香型的典型代表和鼻祖,茅台酒的酿造历史悠久,从茅台酒产地贵州省仁怀市境内出土的文物中,有相当部分的商周时代酒具,说明当时已经有酒的存在并有一定的历史。史料记载,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汉武帝时期,茅台当地就有了酿酒历史,史书称“枸酱”酒,“牂牁”酒,至明末清初,以大曲参与糖化、发酵、蒸馏取酒的茅台酒工艺日趋成熟,数百年来,茅台酒工艺在继承和发展中不断完善完美,逐步形成的茅台酒传统工艺,至今仍完整延用。经我国白酒界专家总结称“贵州茅台酒工艺技术是最独特的大曲酱香型酒工艺,是我国人类将微生物应用于酿造领域的典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茅台酒传统工艺的历史概述   茫茫宇宙,奥秘无穷。悠悠岁月,江山迭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人类文明的发展,从茹毛饮血到探星登月,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   人类酿酒技术的发展。同样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漫长进化过程。   从我国长江下游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出土的文物推测,距今6000—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出现酿酒的可能性很大。而从山东莒县陵阴河大汶口文化墓葬(约5000年前)发掘出的大量酒器,其中包括一套酿造所用的大陶尊、滤酒的漏缸、贮酒的陶鼎、饮酒的各式杯具等共计100多件,证明了古代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夏禹时代已经有了酒的酿造。《战国策?魏策二》“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而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我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记录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305篇,其中涉及到酒的就50多篇,《楚辞》中也有5 篇,唐诗宋词及历史书籍中则不胜枚举,中国酒文化之悠久,源远流长。   贵州茅台酒就是中国酒林的一枝奇葩。贵州茅台酒是中国大曲酱香型酒的典型代表和鼻祖,茅台酒的酿酒历史悠久,从茅台酒产地贵州省仁怀市境内出土的文物中,有相当部分的商周时代酒器,说明当时已经有酒的存在并有一定的历史。史料记载,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汉武帝时期,茅台当地就有了酿酒历史,史书称“枸酱”酒,“牂牁”酒,至明末清初,以大曲参与糖化、发酵,蒸馏取酒的茅台酒工艺已趋成熟,社会在发展,茅台酒工艺在不断完善完美,逐步形成的茅台酒传世工艺,至今仍完整使用。后来经我国白酒界专家总结称贵州茅台酒工艺技术是最独特的大曲酱香型酒工艺,是我国人类将微生物应用于酿造领域的典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按有史可查,茅台酒的流传发展可从汉、晋、唐、宋、元、明、清、民国至今:   司马迁《史记》记载: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唐蒙出使南越,饮鳛国所产“枸酱酒”觉其绝美而献汉武帝。说明当时已经有酿造美酒的工艺,此酒既茅台酒之前身。据考证,鳛国后称鳛部。既现遵义市习水县,过去属仁怀县一部分。隶属关系祥见《仁怀县志》、《习水县志》。元朝宋伯仁《酒小史》酒名排列中有枸酱酒记载,与《史记》相印证。杨雄《楚都赋》“枸酱酴清”,章樵注曰:“酴清,酴糜酒”。   西晋咸丰三年(227年)楗为郡曾“始用酒一斗。鱼一头”吸收义民,说明当时民间酿酒的普遍。据考,仁怀县时隶属楗为郡。   《旧唐书、南蛮西南夷传》“牛酒为聘”。说明当时社会风俗习惯与酒非常密切。仁怀汉时属西南夷 。据贵州省彝族文献《西南彝志》第十五卷《播勒土司、论雄伟十重宫殿》载:“酿成米酒,如露水下降”亦是对蒸馏酒工艺的简单记载。   《邬氏族谱》在上标有茅台村酿酒作坊位置,这是直接的记载。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fnz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