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名著百部—焚书.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校园之星 名著通览 明代后期的隆庆、万历年间,即16世纪60年代至17世纪20年代,中国 封建社会已发展到完全烂熟的程度,在经济生活与意识形态中都萌发了自我否 定的因素。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产生出一批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或在经济 上进行改革,如政治家张居正,或在思想上进行批判,如思想家李贽,从而在 这数十年之间掀起了一阵阵轩然大波。 李贽,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泉州晋江 (今属福建)人,生于公元1527 年 (明世宗嘉靖六年),卒于公元1602年 (明神宗万历三十年),是明代后期最 杰出的异端思想家。 李贽的出生地——泉州,是明代国际贸易的集散地。李贽的祖辈世代航海 经商,扬帆海外诸国,经营规模很大。只是到了李贽祖父这一辈时,家境才逐 渐衰落。李贽的祖辈都信奉伊斯兰教,李贽在少年时也深受影响,“不信学,不 信道,不信仙释”(《阳明先生道学钞》附《王阳明先生年谱后语》)。这些对于 他的异端性格的形成,无疑是有潜移默化作用的。 青年时代的李贽,也曾试图走传统的仕途:26岁时,对时文作了一番诵读 之后,竟也通过乡试,中了举人;自30岁起,先后在河南、南京、北京等地做 了20来年小官,官至云南姚安府知府。他为官清廉,疏于应酬,仅靠微薄的薪 俸维持全家生活。河南大灾时,他的两个女儿因病饿相继夭折。 但是,他却与上司常相抵触,所提出的安民利国措施总不为当权者采纳。 这使他对官场生活深恶痛绝,进而对维系现存制度的程朱理学产生了不满。在 这种情况下,他开始为王守仁的心学所吸引;进而又转向泰州学派,拜泰州学 派创始人王艮之子王襞为师;再而又研究佛学,对禅宗思想加以汲取和改造; 最后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异端思想。 公元1581年 (明神宗万历九年),李贽辞官归隐。借住在湖北黄安耿定理 家中,一边教授耿家子弟,一边发愤读书著述。耿定理是李贽志同道合的朋友, 对他的学术活动给以了积极支持。但耿定理病亡后,其兄即与李贽闹翻,迫使 他离开耿家。李贽只好将妻子送回泉州,自己则住进湖北麻城龙湖畔的佛寺芝 佛院。在芝佛院中,李贽住了17年,与晨钟暮鼓、古佛青灯相伴。他置身册籍, 奋笔著述,先后完成并刊行 《初潭集》、《焚书》、《藏书》等著作。在这些著作 中,他讲哲学,评历史,对现实社会与程朱理学进行了大胆而激烈的批判。 李贽的异端思想,激起了封建豪绅及官府的仇恨。他们对李贽进行了一次 次迫害。公元1601年 (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麻城的地方官僚拆了芝佛院。 李贽被迫离开湖北,北上通州,暂居友人家中。公元1602年 (明神宗万历三十 年),礼部给事中张问达上疏明神宗,诬谄李贽 “刻《藏书》、《焚书》、《卓吾大 德》等书,流行海内,惑乱人心”,主张 “将李贽解发原籍治罪”,“将李贽刊行 诸书,并搜简其未刊者,尽行烧毁”(《明神宗万历实录》卷三六九)。就这样, 李贽被统治者以 “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入狱。数日之后,他以剃 刀自刎而死,以示对暴政高压的抗争。 在李贽的著作中,《焚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书共六卷,收集了李贽 的书答、杂述、史论、诗作,于公元1590年 (明神宗万历十八年)在湖北麻城 刊行,又于公元1600年 (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重刻。对于书名,李贽有过说 明:是书 “大抵多因缘语、忿激语,不比寻常套语。恐览者或生怪憾,故名曰 校园之星 《焚书》,言其当焚而弃之也”(《焚书·答焦漪园》。下引该书,只注篇名)。可 见,《焚书》典型地代表了李贽的异端思想。 在 《焚书》中,李贽提出了“童心说”。所谓 “童心”,就是没有受到外界 影响的赤子之心,即没有为封建伦理、程朱理学所浸染、所扭曲的人的最初本 性。他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童心说》)人们一生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