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史研究文集 二.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庆祝 中国气象学会成立八十周年 气象史志研 究交流 的一次盛会 朱 祥 瑞 (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 ,北京 年 月 日,中国气象学会在北京举行了学会成立 八十周年 的隆重庆祝活动 。近千名来 自全 国各地 的气象学者、专家 云集一堂,开展了主题为 “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 学术交流活动。美国、 日本、韩 国等国家气象学会的代表也应邀出席 了会议。除了主会场外,还另设十个分会场,分别开展专题学术交流 活动 。在 中国气象学会三十多个分委员会 中,气象史志委员会有幸 经过批准,作为十个分会场之一,也得以举行了为期 天的专题研讨 和交流活动 。气象史志研讨活动 由气 象史志委 员会主任委 员朱祥 瑞、副主任委员王奉安先生主持,近 位从事气象史志研 究的专家 参加 了活动 。其 中,有几十年来热心于气象史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 的老先生洪世年、骆继宾、陈少峰、张德二、方齐等,也有不少年轻的 后起之秀。曾晓伟女士的论文 《淮河流域暴雨与洪水史》还光荣地被 评为学会八十周年大会 的优秀论文 。这次气象史交流活动共收到论 文 篇 ,会 议报 告 篇 。会议收到 的论文经编辑整理后都收集到 本论文集 中。这也是本次会议 的重要成果 。特别值得一提 的是 ,我 国台湾气象学会 的叶文钦先生也应邀参加 了气象史 的研讨活动 ,并 在会上作 了专题报告 。此前 ,虽也有来 自台湾地 区从事气象史研 究 的学者 的论文在相关会议上宣读 ,但作者本人亲临会议参加各项活 动 ,并在会议上作报告,这还是第一次,也是本次气象史交流活动 中 的一个亮点,一次突破。 与会专家就 中国气象史志研 究的有关情况 ,包括大家对修史编 志的认识、组织机构、研究的主要成果 以及加强海峡两岸气象史研究 交流 的思考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研讨 。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编史修志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 有益后世 的千秋大业 ,是一项光荣而艰 巨的任务 。 “以史为鉴,可 以 知兴替”,中华 民族历来重视治史 。世界几大古代文 明,只有 中华文 明没有 中断地延续下来 ,这 同我们这个 民族始终注重历史有着直接 的关系 。中华 民族 的历史是全 民族 的共 同财 富 。我们历来都非常重 视对 中国历史包括对 中国气象史 的学 习和研 究 。我们 的先人懂得从 总结历史 中不断开拓前进 ,我们应该在前人研 究的基础上不断做 出 新 的总结 。多年来 ,中国大陆一批有志于史志研 究的专职和兼职人 员紧密团结,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大胆探索,客观反映历史的本来面 目,努力把这项无愧于前人又惠及子孙 的事情办好 ,取得 了新 的成 绩 。 中国大陆开展气象史志研 究的组织机构有两个性质不 同而又联 系密切 的机构 :一个是 中国气象学会气象史志委员会 ;另一个是中国 气象史鉴编辑部 。可 以说机构 比较健全 ,比较稳定,而这是开展和做 好气象史志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 中国气象学会气 象史志委员会是 年 月在北京成立 的, 迄今 已有 多个年头 。中国气 象史志委 员会是我 国有史 以来第一 个组织气 象工作者进行气 象史志研 究的群众 团体 ,意在广泛 团结气 象史志工作人员,从事史志 的研 究工作 。全 国从事史志鉴专职和兼 职 的人 员有 多人 ,但其 中多数并非气象学会气象史志委员会成 员 。气象史志委员会 的成立 ,标志着气象史志研 究不再是个人 的行 为 。此前 ,我 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生前虽然热衷于建立 中国科 技史的专 门组织,不少学者也撰写了不少气象史的文章,但 由于各种 条件 尚未成熟,一直没有创立气象史研究组织。 中国气象学会气 象史志委 员会成立 年 以来 ,历行两次换届, 召 开 次学术交流会议 。 年成立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气象 学会前任理事长 、我 国著名气象学家谢义炳先生首任气象史志委员 会主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