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寺大隆林场马鹿栖息地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祁连山寺大隆林场马鹿栖息地研究

祁连山寺大隆林场马鹿栖息地研究   近年来我国有关马鹿的研究已相当深入,不仅仅涉及到宏观方面,还包括微观方面的探求,国内对马鹿宏观生物学研究开展较多,涉及到马鹿生物学特性、种群数量及影响马鹿种群数量和分布的生态因子、集群行为、生境选择与食性研究等。但有关甘肃马鹿的生境评价研究尚未有报导。本文以甘肃马鹿栖息地为研究对象,对甘肃省寺大隆林场马鹿生境评价进行评价研究,旨在为林场制定合理的保护策略和资源管理方案等提供参考,同时,对于探讨物种濒危机制、预测栖息地负载量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区概况   寺大隆林场位于祁连山北麓,黑河上游张掖市肃南境内,地理位置介于38°13′5″~38°42′49″N,99°30′50″~100°11′12″E之间,海拔区间为XX~5000m。研究区总面积为1755km2,属于高寒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为℃,年降水量435mm,年蒸发量1075mm,相对湿度为57%。地形属祁连山高、中山地,由一系列平行山岭和山间盆地组成,最高海拔5230m,最低2350m,水系均属黑河内陆水系,主要河流有黑河、寺大隆河、萨拉盖河,依据植被组成可划分为:   山地草甸草原,面积?N2,海拔2400~3200m,主要植物有甘青针茅、紫花针茅、克氏针茅、早熟禾、苔草、蒿草等;   郁闭针叶林,面积?N2,海拔2600~3300m,乔木层建群种主要是青海云杉,还有少量祁连山圆柏,灌木层以箭叶锦鸡儿、金露梅、吉拉柳、高山绣线菊占优势,还常见有忍冬、甘肃小蘖、冰川茶?子等,地被物主要由藓类、早熟禾、珠芽蓼、苔草、唐松草、蒿草等组成;   稀疏针叶林,面积?N2,海拔2600~3400m,植物种类和郁闭针叶林大致相同;   高山灌木林,面积?N2,海拔3400~3800m,建群种有箭叶锦鸡儿、高山绣线菊、金露梅、吉拉柳、银露梅、甘青锦鸡儿、甘肃小蘖,地被物有珠芽蓼、高山龙胆、苔草、蒿草及藓类等;   高山草甸带,海拔3600~4000m,主要有蒿草、高山龙胆、苔草和禾本科杂草;   高山寒漠和永久积雪带,海拔4000m以上。   2 研究方法    数据来源   野生马鹿痕迹点和林场边界等基础地理数据来源寺大隆林场,遥感TM影像和高程数据来源于中国国际科学数据平台,数据精度为30m。结合林业资源二调数据,运用监督分类获得研究区范围内植被数据。    评价指标的建立   甘肃马鹿虽是大型食草动物,但在野外很难发现其实体。甘肃马鹿喜爱稀疏针叶林,随机选用郁闭针叶林和灌木林,偶然选用草甸草原,主要活动于中上坡位海拔2800~3400m之间的地带。马鹿喜好低海拔地区;随着坡度增大马鹿生境适宜度不断降低。根据前人的研究资料,并结合研究地区一马鹿受人为干扰的现状, 选取植被、海拔、坡度、距水源距离,和公路、据居民点距离、工矿点距离等7个因子对寺大隆林场内马鹿的生境适宜性进行评估,对各生态因子分别建立了最适宜、较适宜和不适宜等3个质量等级。    景?^连接度评价模型的建立   参考卧龙自然保护区和大相岭北坡等地的研究,建立如下模型对寺大隆林场马鹿生境进行评价:进行景观连接度评价时,采用了模糊赋值求积的方法进行马鹿冬季生境的评价,评价模型表达式如下:   式中Sj为不同单元对马鹿总的景观连接度水平,植被、海拔、坡度、距水源距离,和公路、据居民点距离、工矿点距离等7个景观影响因子,ui 为不同影响因子根据对马鹿的影响程度,进行的重要性赋值。   3 结果与分析   在寺大隆林场,马鹿不适宜生境面积为 km2,较适宜生境面积为,适宜区面积,分别占保护区总面积的%和%,% 。在林场东南部,适宜区和较适宜区分布较分散,在北部,适宜区和较适宜区分布较集中。不适宜生境主要分布在保护区海拔较高区域 以及低海拔人为活动影响较大处。   从功能区分布来看,实验区分布有?较适宜和适宜生境,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缓冲区分布有较适宜和适宜生境,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核心区分布有?较适宜和适宜生境,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外围保护地带分布的适宜和较适宜生境较少,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   总体来看,林场%的区域适合马鹿生存,其中实验区%的区域适宜马鹿生存,缓冲区%的区域适合马鹿生存,核心区的%适合马鹿生存,外围保护地带%的区域适合马鹿生存。   4 讨论   我们的研究发现林场内马鹿适宜和较适宜生境分布较广泛,适宜生境面积较大,约占林场面积的一半左右,然而,马鹿适宜生境在林场内分布存在明显的南北差异,南方破碎化严重,分布较分散,相比较而言,北方适宜和较适宜生境成片分布,连贯性较好,在以后的保护管理中,应优先对林场北部的适宜性保护,同时要强化南部区域生境的连贯性,如生态恢复等。   通过将保护区功能区与马鹿生境叠加发现,马鹿适宜生境的分布在各功能区中并没有明显区别,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