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粘多糖病.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粘多糖病.ppt

硫酸软骨素在哪里? 是哺乳动物体内最丰富的氨基聚糖,除大量存在于软骨外,亦存在于皮肤、角膜、巩膜、骨、动脉、心瓣膜及脐带中。 粘多糖贮积症的产生 硫酸角质素(KS)的二糖单位= KS为 N-乙酪氨基葡糖+半乳糖(Gal)发生硫酸化。 其相应水解酶缺乏,可导致IV型粘多糖贮积症。 粘多糖贮积症(P665) (mucopolysaccharidosis, MPS) 概述: 本症为遗传性疾病,属溶酶体病。 是粘多糖因分解代谢障碍而大量贮积在体内各组织器官(骨骼、神经、皮肤、肝、脾、角膜及心脏等处),造成体格和(或)智力等障碍。 [发病机制] 1 粘多糖是由氨基已糖和己糖醛酸组成的高分子聚合体。它们和蛋白质相联而构成蛋白多糖,是细胞外基质的组成成分。结缔组织细胞合成粘多糖,并参与其降解。 2 细胞质溶酶体内粘多糖降解酶缺乏,导致酸性粘多糖不能降解,沉积于溶酶体内,主要发生在结缔组织细胞,也见于其它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及神经细胞等。 [病理] 1、粘多糖在骨组织沉积致成骨发育障碍和变形,在关节沉积可引起关节硬化。 2、在动脉壁沉积可形成假粥样硬化斑。 3、在脑组织沉积造成智力低下。 [临床表现] 各型粘多糖贮积症的临床表现可有其特点,但比较共同的特点有: 1、骨骼变形。 2、主动脉和心脏瓣膜受累。 3、智力障碍。 4、角膜混浊。 5、许多病人表现为身材矮小,面容丑陋及肝脾肿大。 第Ⅰ、Ⅳ、Ⅵ型所致的骨病变最重。 大多数病人寿命不长,死亡多因冠脉和主动脉瓣损害所致。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尿中粘多糖排泄的类型及遗传特点等,将粘多糖贮积症分为7型。 其中第V现归为第Ⅰ的亚型(MPS-Ⅰ-S)。 除MPSⅡ型为X连锁隐性遗传外,其他各型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各种类型粘多糖贮积症有不同的粘多糖降解酶缺陷,因而有不同的酸性粘多糖贮积。 主要有三种: 1、硫酸皮肤素(DS)。 2、硫酸类肝素(HS)。 3、硫酸角质素(KS)。 贮积的粘多糖大量由尿液排出。 粘多糖贮积症类型不同,从尿排出的酸性粘多糖种类及其比例也不同。 通过血液白细胞,皮肤纤维母细胞和羊水中细胞的酶活性检查,可协助诊断。 一、粘多糖贮积症Ⅰ型 (一) MPSⅠ- H型 本病又称Hurler综合征、a-L-艾杜糖苷酸酶缺乏症、承霤病。 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主要特点:出生后生长障碍,发病早,明显智力障碍,特征性面容,角膜浑浊,X线骨骼改变主要表现骨成型差。尿中含有大量DS和HS,其比例为7:3。 [临床与病理] 1、出生时除可有头颅增大外,一般正常。 2、1岁时即出现体格异常和智能发育落后。 2-3岁时会出现所有的临床表现。 3、一般在10岁之前死于肺炎和心力衰竭。 4、病人智力障碍明显并进行性加重。 5、身材矮小,呈不同程度的肢小畸形。 6、面容丑陋,表现为舟状大头畸形,额隆突、眼距宽、鼻梁塌陷,鼻尖宽,大鼻孔,嘴唇肥厚且常呈张口状态,舌增大外伸,颊部丰满,耳垂较厚,其面容近似古代建筑物上的狮身面像(承霤)。 7、角膜浑浊常出现于3岁,常进展至失明。 [影像学表现] 。 1、四肢骨改变: 管状骨—— (1)骨干成型收缩障碍和变短,骨干增粗。 (2)早期皮质增厚,髓腔狭窄,晚期皮质变薄,髓腔增宽。 (3)骨干的一端或两端变尖。 2常以生长慢的一侧为明显,上肢较明显,以肱骨改变颇具特征。 3手短管骨—— (1)粗短,第2-5掌骨近端呈圆锥形变尖。 (2)指骨远端变尖,末端指骨发育不良 2、躯干骨改变 (1)腰l-2椎体发育不良、变小、向后移位。(2)腰l-2椎体前缘上部缺如,下部呈喙状突出。 其他椎体上下缘膨隆,致椎体呈类圆形。椎弓细长。 (3)脊柱以腰l-2为中心后突畸形。 (4)髂骨底部发育不良、变窄,致髋臼角加大,髋内翻或髋外翻。 (5)肋骨增宽、脊柱端变细呈船桨状。 3、头颅改变: 。 (1)常增大呈脑积水头型。 (2)蝶鞍增大呈”乙”型,主要为前后径增大 4 五官改变 双侧前房增大,双侧眼球壁弥漫性增厚,以后极明显,双侧视神经均匀一致增粗,密度减低,球内段视神经延长。 正常眼球壁厚度3mm [正常视神经宽度(包括视神经鞘)应6mm]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X线骨片的改变,结合以下实验室检查可以诊断。①末梢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和骨髓血细胞中可见到异染的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深染颗粒,有时呈空泡状,颗粒称Reilly氏颗粒,经证实为粘多糖。②患者尿中排出大量酸性粘多糖,①可超过100mg/24小时(正常为3~25mg/24h),确诊指标为证实尿中排出的为硫酸皮肤素和类肝素。患者白细胞,成纤维细胞或肝细胞和尿中缺乏α-艾杜糖醛酸酶。 诊断时需与骨骼发育落后所致的矮小症相鉴别,如呆小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