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主观题解题方法与技巧.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步:读----“四读法”,带着问题读材料 按顺序读题引、读设问、读出处、读正文。 第二步:审----“四定法”,破解材料解析题 (1)审分值----分值/2确定要点数量 (2)审设问----“四定法”审设问 主观题的三大步骤 四定法 材料解析题设问部分结构组成 根据材料回答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 学知识回答 综合上述材料回答 注意:一般来说,定位词前往往会有关键的限定词,限定答题的时间、空间、角度等。 背景 原因 条件 目的 特点 内容 成就 实质 影响 作用 意义 启示 认识等 概括 分析 比较 说明 评析 指出 列举等 定向词 定法词 定位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 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 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例(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一第40题) (定向词) (定向词) (定法词) (定法词) (定位词) (定位词) (定位词) (限定词) 例(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一第40题)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 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 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 (定向词) (定向词) (定法词) (定法词) (定位词) (定位词) (定位词) (限定词) (限定词) (限定词) (定法词) 第三步:写----注意答案要“六化”: (1)要点化: (2)精准化: (3)主干化: (4)段落化: (5)序号化: (6)整洁化: 温馨提示:点要多、面要宽、话要短。 非选择题解题步骤 材料解析能力的三个重点 2015年全国Ⅰ卷的材料概括能力 题号 试题内容 分值 40题 ⑴指出(概括)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 5分 ⑴概括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5分 ⑵指出(概括)韩愈、康有为认识的共同之处 8分 45题 ⑴指出(概括)唐代币值改革的主要内容 6分 46题 ⑴概括抗战胜利前后各党派地位的变化 6分 47题 ⑴概括戴高乐号召人民抵抗的理由 7分 ⑵总结(概括)法国复兴的历史经验 8分 48题 ⑴简析(概括)丘处机的意见被成吉思汗接受的原因 6分 ⑵指出(概括)丘处机西行的意义 9分 合计 60分 得概括能力者得二卷! 什么是材料概括能力? 1. 概括不是什么? 概括不是摘抄原文、具体罗列、细节描述、脱离发挥! 2. 概括是什么? 概括是高度浓缩、准确提炼、完整再现、切中本质! 什么是材料概括能力? 1. 概括不是摘抄原文、具体罗列、细节描述、脱离发挥! 2. 概括是高度浓缩、准确提炼、完整再现、切中本质! 【2015年Ⅱ卷40题学生样卷】“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在1950年、1995年和2000年不放假,2008年开始分别放一天假。” 【评价】这不是对“节假日变化趋势”的概括,是事实转述! 而概括应该是:法定假日增多。 【2015年Ⅱ卷45题学生样卷】“一品文官180两,七品知县45两,九品官33两,不够养家糊口。” 【评价】这不是对“清朝建立养廉银原因”的概括,是现象描述! 而概括应该是:入不敷出(官奉偏低)。 怎样培养材料概括能力? 1.限时训练: 学生答题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单位时间里的阅读速度和提炼信息的速度。这好比百米赛跑,如果没有平时的强化训练,即使在起跑之后如何拼命也照样无济于事。 阅读量的训练一定在平时强化提高,出路无非有二:一是在课堂教学上,有意识地运用经典试题或指定课文进行训练;二是在课后的跟进训练。但是,一定都要定时训练,否则没有时间意识和效率意识,速度一定是练不出来的。 2.划分层次:标点符号、关键词句、简化合并 注意: 句与句之间的意思转折; 段与段之间的段落大意; 整段材料的中心思想。 怎样培养材料概括能力? 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进行分级管理。废除分封制之后,以中央对地方统属关系构成的行政组织形式,一般称为郡县制。在不同历史时期,地方行政机构的组成层次或为郡县制或为州县两级制、或为州郡县或路府(州)县、道府(州)县三级制,或为省路府(州)县、省道府(州)县四级制,构成了从上到下由中央层层控制的严密的地方统治机构。分割地方权力,使其各有所主,相互制约,是朝廷在地方设官的指导思想。通常规定地方行政、军政、财政、监察诸权分立,长官各设正副,彼此制约。除主要长官负责制以外,其下还按中央政府组织部门的分工,设有相应的官署机构,在主要长官的指挥下,分工

文档评论(0)

nuve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