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式解法《地下建筑结构》P144习题.doc

公式解法《地下建筑结构》P144习题.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如图6-37所示一双跨对称的框架。几何尺寸即荷载见图中。底板厚度0.5m,材料的弹性模量,地基的弹性模量。设为平面变形问题。绘出框架的弯矩图。 图 6-37 分析:该双跨对称框架,作用荷载、几何形状、支座形式、弹性模量等均对称于对称轴线EF。在进行超静定框架结构的内力求解时,可利用对称性对其简化。对于该双跨对称结构,忽略中轴EF的轴线变形,中柱EF上端的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及转角全为零,因此可用固定端代替原约束,得下图所示的半刚架,将一个六次超静定问题转化为三次超静定问题。 图 6-37-1 等值半刚架计算简图 解:(1)根据分析,将该双跨对称框架等价为图6-73-1所示的半刚架结构。该框架为三次超静定结构,现取图6-37-2所示的框架作为基本结构。 (2)写出典型方程如下: 图6-37-2 基本结构 (3)绘出、、及图如下,用图乘法求出框架结构在单位力作用下产生的位移(不包括地基梁) 图 图 图 图 (4)求出在单位力x1、x2、x3作用下,由于弹性地基梁的变形从而引起框架沿x1、x2、x3方向的位移bij。此时应将弹性地基梁模型选成自由端的支座形式来求解。弹性特征系数,,宽度b=1.0m。由于题目给出E0=5000kN/m2,可以查出为黏性土,可设K=4×104,所以。 eq \o\ac(○,1)考虑x1作用 A、D点产生的弯矩m=4.73kN·m,按照弹性地基梁计算,已知初参数 MD1=4.73kN·m,QD1=0,A端边界参数MA1=4.73kN·m,QA1=0。 其中: 代入上述方程, 解方程得,, 在作用下,由于弹性地基梁的变形,是框架切口处沿方向产生的线位移为:,,。 同理,,,。 ②考虑x2=1作用, A、D点产生的弯矩m=4.1kN·m,按照弹性地基梁计算,已知初参数MD2=4.1kN·m,QD2=-1kN,A端边界参数MA2=4.1kN·m,QA2=1kN。QF2=-2kN。 其中: 代入上述方程, 解方程得,, 在x2=1作用下,由于弹性地基梁的变形,是框架切口处沿x2方向产生的线位移为:, (5)考虑外荷载作用 在外荷载作用下,弹性地基梁(底板)的变形使框架切口处沿x1、x2、x3方向产生位移bip。 A、D点产生的弯矩m=836.96kN·m,按照弹性地基梁计算,已知初参数MDP=836.96kN·m,QDP=-198.03kN,A端边界参数MAP=836.96kN·m,QAP=198.03kN。 其中: 代入上述方程, 解方程得,, 由外荷载引起弹性地基梁的变形,导致沿x1、x2、x3方向产生的位移为: (6)将以上求出的相应数值叠加,得典型方程的系数及自由项为: (7)将所得系数和自由项带入典型方程得 化简为: 解方程得: (8)由公式,绘弹性地基梁上部框架弯矩图如下: (9)通过正对称,得出整个双跨框架上部弯矩图如下: (10)按弹性地基梁法,求出弹性地基梁的弯矩: 弹性地基梁的受力情况如下: 已知初参数θ’D=0,y’D=0;A端边界条件θ’A=0,y’A=0。 其中: 代入上述方程得, 解方程组得,,, 因此可求跨中弯矩: (11)将地基梁的弯矩图和框架上部的弯矩图画在同一个图中,得出整个双跨的 弯矩图如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nnyls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