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知识与护理措施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症病例(严密监测) 生命指标 瞳孔、浅反射 末梢循环、毛细血管再充盈 白细胞计数 快速血糖/血气+电解质 胸片/磁共振 有条件CVP、ABP监测 治疗(重型) 降低颅压:限制入量,给予甘露醇0.5-1.0g/kg/次,每4-8h一次,20-30min静脉注射,必要时加用速尿。 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参考剂量:甲基强地松龙1-2mg/(kg·d);氢化可的松3-5 mg/(kg·d);地塞米松0.2-0.5 mg/(kg·d),分1-2次。 酌情使用静脉用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分2-5天给予。 其他对症治疗:如降温、镇静、止惊(安定、鲁米那钠、水合氯醛等)。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注意严重并发症。 治疗(危重型) 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呼吸道护理。 确保两条静脉通道的畅通,检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应尽力使SPO2保持>93%,MBP保持>65mmHg 降温:对于高热病例给予物理和化学降温。同时给予冰帽进行头部降温,体温保持在正常水平。 在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限制液体入量。 头肩抬高15-30度,保持中立位;插胃管、导尿(禁止压迫膀胱排尿)。 治疗(危重型) 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 适当给予镇静、镇痛; 如有肺水肿、肺出血表现,应增加PEEP(呼吸末正压),不宜进行频繁吸痰等减轻呼吸道压力的护理操作。 以后根据血气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治疗(危重型) 降颅压:快速输入20%甘露醇,2-4 h一次,亦可应用速尿、白蛋白等药物; 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甲强龙15- 30mg/(kg·d ) ; 静脉用免疫球蛋白:1g/(kg·d),2天。 血管活性等药物:根据血压、循环的变化可选用米力侬(0.35-0.40μg/kg·min),酚妥拉明(2-5μg/kg·min)、硝普钠(0.03-0.3mg/kg·min)及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药物。 室上性/室速:可选用胺碘酮(5-10mg/kg,于30min内注射完毕,然后以5-10 mg/(kg·d)维持静脉滴注。 治疗(危重型) 镇静:咪唑安定:首剂0.1-0.2mg/kg, 0.03-0.3mg/kg·d维持;芬太尼:首剂1-2 μg/kg, 1-4 μg/kg·d维持;丙泊酚: 0. 3-0.4mg/kg·h;维库溴铵:0.08-0.1mg /kg·h; 抑制胃酸分泌:可静脉应用西咪替丁,奥美拉唑等。 检测血糖变化,必要时可皮下或静脉注射胰岛素。 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继发感染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治疗小结 初期(1-3天):手足口,一般治疗。 脑炎期(2-5天):易惊、肢体抖动、抽搐或无力;对症脱水、重症可用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及应用球蛋白。 呼吸循环衰竭期(3-5天):ICU对症处理。 影响病情愈后的关键点:脑炎的轻重、是否累及脑干以及病情进展速度。出现中枢性循环衰竭(心率明显加快、末梢循环差等),极难救治成功。 早期治疗有可能阻断或延缓病情进展,帮助病人进入恢复期。 护理 发热的护理 若患儿精神不振、怕冷、寒颤、肢端发凉、呼吸加快、面色发红等,应立即测量体温。对于高热的患儿采用温水擦拭、减少衣被等物理降温方法。降温后30min测量体温,了解降温效果,及时补充水分,鼓励患儿饮水。 手足口病知识与防控措施 授课人:XXXX 科 室:XXXX 精品 手足口病的定义 主要内容 1 2 3 4 7 6 5 流行概况 病原学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护理及预防 手足口病的定义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在个别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发病初期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患儿以口腔炎,手、足、膝部和臀部的皮疹或疱疹,伴或不伴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 流行概况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均曾有关于此病流行的报道。 1957 年新西兰首次报告。 1958 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 1959 年提出手足口病这一诊断名称。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柯萨奇A组16型(Cox A16)。 1969 年在美国首次确认EV71 与手足口病有关。此后EV71感染与Cox A16 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1972 年美国首次分离出EV71 病毒。 国内流行情况 我国于1981 年在上海首次发现本病,以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西宁、广东等十几个省市均有报告。 1983 年天津发生Cox 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经过2年散发流行后,1986 年又出现暴发。 1995 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患儿中分离出EV71病毒。 2000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