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背景下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几点思考 - 音乐学院.docVIP

转型背景下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几点思考 - 音乐学院.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转型背景下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几点思考 音乐学院 王圣春 李姝 在学校转型发展背景下,音乐学院结合本次教育思想大讨论结果,总结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研讨结果,汇报如下: 一、调研情况及存在问题 按学校对本次培养方案调整的前期调研要求,先后进行了学生座谈会和专题研讨会,征求了行业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发现总结现存问题。 1.专业特色不够突出 音乐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专业特色不突出,没有形成自己独有的优势和特色,制约了音乐专业的发展。 2.课程结构及体系不尽合理 面对转型,现有音乐专业课程结构及体系不尽合理,未突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亟待调整。 3.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偏低,青年教师比例偏高,缺少高层次领军人才。缺乏优秀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 4.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待加强 受学科专业性质的制约,本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稍显不足,缺少国家级高层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省级和学校级别的大学生创业和创新训练项目数量偏少。 5.招生质量有待提高 现有生源质量及专业方向,无法保障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6.中外合作办学问题突出 第一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现已大三,原定的2+2培养模式,现俄方已更改,学生赴俄罗斯学习事宜尚未成功,且俄方教师也未赴我校任专业课程教学。 形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分析: 1. 地域因素 由于地域原因,造成与省内、国内兄弟院校、同行专家联系不便;一些稀缺专业(如流行音乐专业、铜管专业、马头琴及长调演唱专业)的硕士毕业生无意来我校任教,造成个别专业方向师资紧缺,不易于凝练专业办学特色;对于博士、教授等高端人才引进更是难上加难,这也是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专业办学缺乏领军人才的主要原因。 2. 理念因素 由于学校办学定位的转变,音乐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也要与之相适应,使得现有音乐专业课程结构及体系不尽合理。理念决定行为,作为教学管理人员,要更新教育理念,重塑人才培养目标,修订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配合转型发展。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虽自2012年以来一直进行,且每年都会有2、3个项目申报成功,但由于学院、教师、学生三方重视程度都不够,致使大创项目开展得不尽人意,并且缺少高层次大创项目的立项。且虽在培养方案中结合本专业开设了创业案例分析课程,但由于采取声乐、钢琴、器乐、理论四个教研室教师分别授课的形式,导致授课内容分散、学生逃课现象严重的情况。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待加强。 3. 客观因素 伴随近几年高校扩招的大形势,艺术加试标准的降低使生源质量受到了较大影响,尤其对于音乐表演专业而言。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版)中对音乐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求有专业方向的。为完成这一要求、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省内其他高校如东北师范大学、吉林艺术学院的音乐表演专业等,每年艺考招生对学生的专业倾向及学生数量都有相应限制,具体标明招考范围,如声乐表演专业3人,小号专业2人等。但多种原因导致我院实际生源情况是——由于声乐是艺考学习相对快捷的科目,没有钢琴、器乐基础的学生都以声乐为其专业方向,所以入学后音乐表演专业学生90%以上都是声乐方向。在原音乐表演专业培养方案中已设定入学后即进行专业方向课教学,周学时为2,但每届学生都在60人左右,声乐教师人数不足,无法完成繁重的声乐教学,导致实际教学中未能实现学生专业方向选修。 中外合作办学音乐表演专业自2014年招生至今已运行3年,但原签约学校由于升格合并至莫斯科师范大学,而与此大学的合作签约尚未进行;此外,原定的俄籍专业教师来我校任教事宜仍未实现,致使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实现,专业办学困难突出。 二、旧版问题与新版建议 (一)2014版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密度大,学时、学分标准过高 2.专业之间课程设置及运行界限模糊 3. 专业方向课难以规范运行 4. 缺乏地域特色、现代流行音乐及校本课程 (二)2017版培养方案编写建议 音乐学专业 1.根据就业实际,调整课程体系 根据中小学音乐教师实际工作所需,缩减音乐学专业技能课(声乐、钢琴、器乐)的授课时数,培养一专多能的音乐师资。将由原有的六个学期授课改为四个学期,从第五学期起实施技能课专业选修,在减轻技能课教师音乐学专业授课工作量的同时,利于对学有所长的学生侧重培养,以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为学院、学校争得荣誉。 同时为适应转型发展,新开设更适合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教法类课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此课程在省内其他高校暂无开设先例),以培养应用型中小学音乐师资。 大幅缩减舞蹈类必修、选修课程。在2014版培养方案中,对于非舞蹈专业的音乐学与音乐表演专业讲,舞蹈类课程设置过多,而且由于舞蹈师资过少,造成教师授课压力大的情况。在本次调整中,会根据现有专业的实际需

文档评论(0)

189****03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