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重点.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第0章 绪论 1.大地构造学:地质学的分支学科之一,研究大陆、大洋或某一大尺度区域地壳或岩石圈的组成、结构和演化历史的一门学科,目的是了解海洋、大陆、山脉及盆地的成因和发展过程,认识地壳和岩石圈的演化规律。在地球科学中,它明显的具有上层建筑性质。 1).隆起说:其主要论点是: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侵入到山体的中央部分,使岩层从中央向边缘倾执并挤压成褶皱和断裂。它的出发点是:垂直运动是基本的,水平运动是派生的。后因它不能解释褶皱带的特点和褶皱并非由岩浆侵入造成等缺陷而被摒弃。 2).收缩说:地球由于冷却而收缩引起地壳侧向水平挤压的假说,是在1852年由法国的博蒙特(Elie de Beaumont,1798—1874)提出的。后来休斯(Suess, E., 1831—1914)在收缩说中加进了关于地壳可分成刚性地段和柔性地段的概念,认为地壳结构是不均一的,在地球普遍压缩过程中,刚性地段揉挤和压缩柔性地段形成褶皱山系。 3).地槽-地台学说:在收缩说的基础上美国的霍尔(HalI, J., 1811—1898)和丹纳(Dana, J. D., 1813—1895)创立了地槽理论。认为地槽是地壳上的巨大拗陷,是在水平挤压力影响下产生的,拗陷被沉积物补偿充填,而以后的压力就把这些沉积物挤压成褶曲。   2.大地构造学的特点 大尺度:研究的对象庞大,而且不均一。 大科学跨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外事件等)涉及学科多, 涉及资料量大,综合性强。 大思维:Suess-地球面貌(6卷)------大地构造学之父,全球见识 Stille(二战) 全球观 “地球科学观”。 3.大地构造学的研究内容 壳幔结构及其动力学机制;岩石圈的变形、变位;岩石圈的演化;造山带和各种地质体的形成背景。 4.研究方法的综合性和多样性。 地质学:主要通过地质手段研究深部的地质表现及其发展规律。 地球物理学:主要根据地震、重力、地磁和地热资料研究壳、幔的内部结构。 地球化学:主要研究壳幔的物质成分、地球内部物质交换等地质作用。 5.大地构造学的研究意义 地球观的建立:全球观,运动观,空间观,时间观;地球科学逻辑思维方法;对其他学科的指导;为人类提供可靠的矿产资源;防治、减轻自然灾害等。 第 1 章 地球的层圈结构 一、地球层圈的划分 地球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1、地壳:指莫霍面以上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地球最外部圈层。 地壳平均厚为18km,大洋区平均厚7km,且均匀(洋壳)。大陆区地壳变化于20km-80km方向,平均厚33km。 1)、地壳的基本特征 厚度: 平均33km,陆壳最厚达80km(青藏),洋壳平均7km。 组成: 陆壳为三大岩类,洋壳主要为玄武岩。密度2.6 - 2.9,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构造: 陆壳复杂(存在褶皱和断裂), 洋壳简单(无褶皱)。 年龄:陆壳老(最老44-45亿年) 洋壳新(最老2亿年)。 传统认为陆壳中部较普遍存在一个次一级界面(称康拉德面),据此将地壳分为上、下地壳,上地壳均厚15km,硅铝层或花岗质壳;下地壳均厚18km,硅镁层或玄武质壳。 2) 洋壳: 目前根据大洋钻探洋壳一般分三层:沉积层: Vp ? 2.2km/s 玄武岩层:Vp?5.2km/s 辉绿、辉长岩组成的席状岩墙杂岩:Vp ?6.7km/s 洋壳厚度~7km,洋脊洋岛变化在15~20km 2. 莫霍面两种意义上的莫霍面: (1)岩石学莫霍面:辉长岩与橄榄岩之间的界面,或者是角闪岩、中性高压变粒岩与橄榄岩、榴辉岩之间的界面。存在化学不连续面与相转换面之争。 (2)地震莫霍面(壳—幔之间的地震波速不连续面): 正常地壳P波速≤7km/s;其下的波速8.0±0.2km/s;过渡带(地震莫霍面)P波速6.8~7.8 km/s。 岩石学莫霍面与地震波速莫霍面两者可能不一致。 3、地幔:指莫霍面之下,古登堡之上的圈层称为地幔, 厚约2870km。 据地幔上部和下部物质成分、温度和压力的差异性,以及670km深处,地震波速的间断面,以此面为界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4、地核:古登堡面以下至地心的部分称为地核, 一个半径为3480km的球体。 5、岩石圈:指地壳与上地幔的顶部(盖层)由固态岩石组成的圈层,称之岩石圈。 岩石圈平均厚约80km 洋岩石圈厚30-90km 陆岩石圈厚60-150km。 1).大洋岩石圈的成分结构自上而下: 1、远洋深水沉积;2、为基性枕状熔岩,为大洋拉斑玄武; 3、为辉绿岩墙或岩床,底部为席状岩墙群;4、铁镁质深成杂岩,辉长岩、角闪岩;5、橄榄岩(大洋岩石圈地幔)。 2). 岩石圈的化学结构 大陆地壳:复杂的成分结构 地幔岩石圈:是橄榄石、辉石和石榴石的某种组合

文档评论(0)

ygxt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