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伟博士开题的报告终版.docx

  1.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刘彦伟博士开题报告终版   河 南 理 工 大 学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学 号: 3   姓 名: 刘彦伟   学 位 类 别: 工学博士   学科、专业: 安全技术及工程   研 究 方 向: 瓦斯灾害防治   导 师 姓 名: 刘明举   填 表 日 期:   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处制   说 明   1. 抓好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是保证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加强对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规范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特印发此表。   2. 研究生一般应在结束课程学习之后的第一个学期内通过文献调研,主动跟导师讨论,完成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   3.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该在学位授予点(或相应的研究室,教研室)组织的学术报告会上报告,听取意见,论证后再填写此表。   4. 此表经过导师和有关人员签字后,一式三份,交研究生工作秘书处,研究生工作秘书汇总后,交研究生处培养办公室一份(备查)。   5. 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必须提交研究生工作秘书处的那份开题报告。   6. 本报告存入研究生技术档案,是学位评定材料之一,填写要认真,要求用5号宋体字体,A4纸双面打印,如栏内填写不下,可另加附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第二篇:刘丰_博士开题报告 45100字   题目:无政府状态下的战略选择——制衡及其制约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姓 名:刘 丰   导 师:张睿壮 教授   学 院: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系 别:国际关系学系   专 业:政治学理论   无政府状态下的战略选择:制衡及其制约   Strategic Choices under Anarchy: Balancing Behavior and It’s Constraints   一、研究问题及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在历史上以及当前的国际关系中会出现制衡缺位(Absence of Balancing)现象?也就是说,在面对体系中其他国家谋求或者扩张霸权的情况下,为什么有些大国选择制衡,另一些大国则放弃制衡?为什么一个国家有时会选择制衡,有时则放弃制衡?   在对本文的问题进行阐述之前,首先需要对问题中的核心概念作简要的说明。本文从狭义上界定“制衡”这一概念,将其定义为:在特定的国际体系中,当出现了潜在或实际霸权国时,其他的主要大国单独或者联合地调整实力资源,来与之抗衡的行为。在这个界定中,包含了对制衡的几个核心要素的阐释:首先,制衡的主体是体系中的主要大国,因此本文将不考察体系中小国的行为;其次,制衡的对象是潜在/实际霸权国,排除了对一般意义上的任意两个或几个国家之间关系的考察;第三,制衡的手段是实力,制衡涉及到实力资源的调整,这种调整既可以是强化内部资源(发展军备),也可以是借助外部资源(结成联盟)。最后,关于行为的动机与结果,本文并不假定主要大国在有抗衡潜在/实际霸权行为时的动机就是为了制衡霸权和维持均势,其背后的动机既可能是单纯的自卫,也可能是为了争夺霸权,不过只要表现出与之抗衡的行为,在策略反应上就可以认为是制衡。这一界定符合均势理论的研究范围,之所以如此限定,是因为无论是检验还是批评理论,都应该以这一理论所推导的概念为基础,而不能任意扩大或者延伸理论概念。①   本文是一项解释性研究,旨在发现具有规律性的因果关系,厘清引起制衡行为的因果机制。另外,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制衡这种国家行为和战略选择,属于外交政策理论的范畴。尽管以均势状态为研究对象的国际政治理论对这项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但是,明确将本文的研究对象的范围限定为国家行为和外交政策是必要的。这是因为,制衡行为并不必然成功地导致均势结果,反之亦然,均势状态并不必定是由制衡行为引起的。如果以均势结果是否出现作为判定制衡行为是否发生的标准,就会把许多已经发生的制衡行为排除在考察范围之外。   本文的研究源于当前学术界的理论纷争,也反映了国际政治中的现实困惑。① Kenneth N. Waltz,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Reading, Mass.: Addison-Wesley, 1979), p. 13.   1   从理论上看,有关现实主义均势理论的争论历来是国际关系理论论战的焦点,这一辩论在冷战结束之后尤为激烈,对以沃尔兹(Kenneth N. Waltz)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均势理论的批判、修正和辩护是最近10多年来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的核心议题之一。

文档评论(0)

sansheng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