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林学复习题.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3 水土保持林学复习题 绪论 1、水土保持林学:是根据林学和生态学原理,结合山地丘陵区水土保持和资源综合利用,主要阐述造林基本原理与培育技术,水土保持林规划设计与体系配置建设技术,以及水土保持林体系多种功能与效益的一门应用学科。 2、水土保持林: 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调节地表径流,防治土壤侵蚀,减少河流、湖泊和水库泥沙淤积,改善山地丘陵区的农牧业生产条件,提供一定林副产品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名词解释) 3、水土保持林的生态效益 :A.水源涵养 B.防风固沙 C.水土保持 D.改善气候 E.净化水质 F.净化大气 G.重要的物种基因库 第一章、水土保持林的水文效应 1、水土保持林的水文效应:指水土保持林对一个流域或区域的水文要素的影响。 水土保持林对这些要素(如降水、蒸发和径流)进行改变、调控,最终改变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分配比例,从而改变水文过程,调节地表径流,保持水土。(填空) 2、水土保持林对降雨的三次分配: (1)林冠层截留:泛指所有森林植物的地上部分(乔木、灌木和活地被物) (2)枯枝落叶截留(死地被物) (3)枯枝落叶层下的土壤:下渗吸收或产生径流 3、林冠对降雨的截留作用(填空) (1)林冠截留作用 指降水到达林冠层时,有一部分被林冠层枝叶和树干所临时容纳,而后又蒸发返回大气中去的作用。 (2)林冠截留量 在降雨过程的某一时段内,从林冠表面通过蒸发返回大气中的降水量和降水终止时林冠层还保留的降水量。 4、影响林冠截留量的因素: (1)林冠特性 林冠结构:重叠多、孔隙少,截留量多 枝叶量:多少 湿润程度:干湿 树种:针叶灌木软阔硬阔 同一树种因林龄不同,枝叶茂密程度不同,截留率也不相同。 (2)雨量、雨的性质 雨强越大,降雨越集中,截留量越小; 雨强越小,历时越长,有利于林冠充分吸水和吸水后蒸发,截留量越大。 5、林冠截留的作用: (1)增加大气湿度(2)直接消减径流量(3)改变林下降雨的雨滴动能 (4) 相对延长降雨历时 (杉木林下降雨的持续时间比林外降雨一般要长20—30min) 6、枯枝落叶的水土保持作用: ①截留、吸收部分降雨; ②彻底消灭降雨动能; ③形成地表保护层,维持土壤结构稳定; ④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⑤增加地表粗糙度,分散、滞缓、吸收过虑地表径流; ⑥拦截过滤固体径流,沉积沙粒; ⑦防止土壤蒸发,稳定土壤湿度和温度,利于树木生长; ⑧提高土壤入渗能力,增加土壤入渗量,减少地表径流; ⑨提高土壤的抗蚀能力。 7、森林对土壤水文性质改良作用: 林地土层是产生森林水文效应的第三个活动层,降雨在这里进行第三次再分配。 先后产生入渗、填洼、贮存、径流以及蒸发、蒸腾等水文过程。这些过程在流域的水文循环中对贮存量和输出量都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通过林冠层和枯枝落叶层的再分配之后,一部分水分将进入土壤中被贮存,被林木及植物吸收蒸腾或通过地面直接蒸发掉;或者作为土内径流流走或渗入到地下浅水层中;而另外一部分将作为直接径流从地表流走,参与流域的汇流过程形成流域出口的洪峰流量。 降雨第三次再分配的效果不仅是影响坡面径流和流域出口流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水蚀强度的重要因素。 8、影响土壤入渗的自然因素: (1)土壤含水量:前期含水量小,土壤干燥,吸水能力强,初始入渗率大; (2)土壤理化性质:孔隙度、结构、质地、团粒结 构 、表面结皮等;有机质含量、矿物质(可溶性的遇水后被溶解,有利于入渗, 如遇水发生凝结作用时,则入渗率减小。) (3)降雨特性:降雨强度、历时、降雨过程分布等。在相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入渗率随降雨强度增大而减小 (4)流域地形:同一地面的土壤入渗速率随坡度、坡向、坡位等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在一定坡度范围内,坡度越大,稳渗率越小,而且两者 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9、森林土壤水分贮存 : 森林对降雨进行第三次分配后,降雨的一部分变成地表径流,其余部分被土壤贮存。贮存的水分被植物吸收利用、蒸发,还有部分成为土内径流,最终进入河槽或变成地下水贮存起来。 土壤水分贮存的两种形式: 一是吸持贮存在不饱和土壤中,水依靠毛管吸持力贮存。其水分供植物根系吸收蒸腾或最后被蒸发掉,与径流和地下水供给不发生关系。吸持贮存的上限是田间持水量。二是滞留贮存饱和土壤中自由重力水在非毛管孔隙(大孔隙)中暂时贮存,称滞留贮存。这些水分属于通过深层渗透进入地下水或土内径流或深层土壤再分配的部分。这两种形式贮存的水量分别叫做吸持贮存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