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第4章,总结.doc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建筑史第4章,总结   中国建筑史   木构建筑结构体系:穿斗式和抬梁式。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才能使用;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斗栱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   斗栱的主要构件:栱、斗、昂。一座木架建筑的建造,首先做好台基,使室内地面高于室外地面,以求达到防水、防潮和保持室内干燥洁净的目的。台基上则按柱网安置石质柱础,其作用是保护柱子不受地下水上升侵蚀而导致腐烂。木架立起后,即可铺盖瓦屋面、砌墙、安装门窗、油漆粉刷、最后铺设砖地面(或石地面)。   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是:简明、真实、有机。单体建筑的另一特点是:平面、结构、造型的不可分割性。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庭院的三种围合方式:一、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二、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三、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称之为“三合院”。例:北京故宫。   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一、善择基址。二、因地制宜。三、整治环境。四、心理补偿。   中国最早出现的建筑:穴居和巢居。建筑类型:1、居住建筑2、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3、礼制建筑4、宗教建筑5、商业与手工业建筑6、教育、文化、娱乐建筑7、园林与风景建筑8、市政建筑9、标志建筑   10、防御建筑。   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制的产物,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最高工官:司空。汉代以后:将作。历史上有作为的工官:   隋代宇文恺:观风行殿。宋代李诫:《营造法式》。中国古代两种发展模式:一在工官掌权下建造的官式建筑;二是各地自主建造的民间建筑。   第一章原始社会:发展极缓慢,从建造穴居和巢居开始,创造了原始的木架建筑。奴隶社会:大量奴隶劳动和青铜工具的使用,出现了都城、宫殿、宗庙、陵墓等建筑,以夯土墙和木构架为主体,后期出现瓦屋彩绘的豪华宫殿。封建社会:不论在城市规划、群建筑、园林、民居等方面,还是在建筑空间处理、建筑艺术与材料结构方面,其和谐统一、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等,都有卓越的创造与贡献。   原始社会:两种代表性建筑:1、长江流域多水地区有巢居发展而来的干阑式建筑;2、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来的木骨泥墙房屋。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干阑式建筑。   奴隶社会: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至今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西周有代表性建筑遗址:陕西岐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和和湖北蕲春的干阑式木架建筑。制瓦技术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春秋时期:瓦的普遍使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用的高台建筑的出现。封建社会前期:1、战国时手工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规模日益扩大,出现了一个城市建设的高潮。2、农业和手工业进步的同时,建筑技术也有了巨大发展,特别是铁制工具。3、装修用的砖也出现了。秦: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大力改革整治、经济、文化、统一法令,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文字,修驰道通达全国,并筑长城以御匈奴。汉:后世常见的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木构架已经形成。在制砖技术和拱卷结构方面,汉代有了巨大进步。三国、晋、南北朝: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佛寺、佛塔、石窟。“舍宅为寺”:北魏洛阳有许多佛寺是由贵族官僚的邸宅改建的。石窟可分为三种:1、塔院型,以塔为窟的中心。2、佛殿型,窟中以佛像为主要内容。3、僧院型,窟中置佛像。园林发展的原因:1、由于贵族豪门追求奢华生活,以园林为游宴享乐之所;2、士大夫玄谈玩世,以寄情山水为高雅。封建社会中期:建筑上主要是兴建都城: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以及大规模的宫殿和苑囿,并开南北大运河、修长城等。隋代河北赵县安济桥:匠人李春。唐代建筑六个特点:1规模宏大,规化严整。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5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第二章中国古代城市三个基本要素:统治机构、手工业和商业区、居民区。   四个发展阶段:1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2里坊制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3里坊制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4开放式街市期,即宋代以后的城市模式。   古代都城建设的三种类型:1新建城市2依靠旧城建设新城3在旧城基础上的扩建。城市建设特点:一切为封建统治服务,一切围绕皇帝和皇权所在的宫廷而展开。   第三章住宅是人类最早的一种建筑类型。住宅九种构筑类型:P84土楼主要分布地;福建、广东、赣南。当地材料丰富。北京四合院特点:强烈的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和成熟的尺度与空间运用,住宅严格区别内外,尊卑有序,讲究对称,对外隔绝,自有天地,门是分界内外,引导秩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