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2历史课件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ppt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2历史课件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有人曾形象地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党的脖子。” 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 ⑴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⑵美苏争霸拖垮苏联经济; ⑶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 ⑷外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1)缺失: 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有利于推动对斯大林僵化模式的改革,但也造成人们思想混乱,增添改革的阻力; 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做法,忽视了对经济困难的充分认识,阻碍了改革的进程; 戈尔巴乔夫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太快,导致国内局势逐渐失控; 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 改革中阻力重重。 (2)教训: ①改革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②完善民主法制;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④反对霸权主义;⑤抵制和平演变;⑥抓好党的建设。 二战后苏联改革的不足之处,苏联解体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留下了哪些教训?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改革的重点 成果(后果) 问题 赫鲁晓夫 农业 一度促进 农业发展 对原有经济体制的修补 勃列日涅夫 重工业 国防工业 成为超级大国 戈尔巴乔夫 经济领域 转 向 政治领域 苏联剧变并最终解体 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苏共领导  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可归纳为“一、三、四” 一个对象:斯大林模式。 三次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四点措施:扩大自主权、改革经营管理制度、承认市场调节、实行政治“民主化”。 由列宁一手创建的庞大的苏联,69年后走向坟墓,令人扼腕痛惜。 如果没有“斯大林模式”, 如果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深入一点, 如果戈尔巴乔夫改革更慎重一点, 或许……历史没有假设。 苏联盛极而亡的历史,留给后人无尽的启迪,尤其是对正在致力于改革、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国更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1.《历史上的苏联》一文写道:“沿着斯大林设计的道路就是一条通向崩溃的路,其多任领导人试图扭转前进方向,但皆未成功。”关于苏联领导人努力扭转方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赫鲁晓夫冲击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B.勃列日涅夫仍坚持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戈尔巴乔夫违背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D.上述三人的经济改革成功,政治改革失败 D 2.赫鲁晓夫说:“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他能够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出发进行安排。”这表明赫鲁晓夫想通过改革(  ) A.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提高粮食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C.巩固斯大林体制的地位 D.推动荒地开垦增加粮食产量 A 3.勃列日涅夫执政后,1966年苏联正式推行“新经济体制”,其中包括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增强国家计划在编制过程中的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减少下达给企业的指令性计划指标。扩大企业支配利润的权限。由此可以看出,“新经济体制”( ) A.对斯大林模式有所冲击 B.试图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 C.使企业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 D.完善巩固了斯大林模式 A 4.1987年,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与新思维》中说:“改革就意味着坚决果断地破除已形成的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东西,破除经济管理中的陈旧制度和思维上的教条主义的清规戒律。”这主要表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  ) A.将以政治改革为突破口 B.试图利用市场调节经济 C.将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 D.宏观决策出现重大失误 B   5. 戈尔巴乔夫说:“多一些社会主义,意味着社会生活中多一些民主、公开性和集体主义……多一些公民对全国事务及其对国际事务的良好影响的关切。总而言之,就是多一些社会主义本质所包含的内容。”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苏联改革(  ) A.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 B.背离了马克思主义 C.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 ??????????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 B   人民版教材第122页 *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1.掌握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景、内容、结果以及失败的原因。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何鲁晓夫改革。 3.比较博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与中国改革的异同,总结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 本课从回顾旧课——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入手,用乡村女教师写给赫鲁晓夫的信,导入本课“三夫”改革。二战结束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特别是农业问题突出,农业生产长期徘徊不前,影响工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改善。在这种情况下,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相继进行了改革,结合课文“历史纵横”文中的内容,补充赫鲁晓夫改革的史实细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