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教案板书设计.doc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教案板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教案板书设计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词语。 方法与过程:抓住课文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三、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 2、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教师准备: 1、一个小故事; 2、海鸥的叫声及相关图片。 四、教师教法:情境激趣、适时点拨 五、学生学法:读悟结合、探究学习 六、教学课时:两课时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故事: 一个铁路工人,每天傍晚下班在他家附近的小站下车时,他的那只相伴多年的爱犬都会准时风雨无阻地在车站迎接他,然后高高兴兴地一起回家。一天,不幸降临,工人在火车上因故身亡。不明真相的爱犬仍然一如既往地到车站去接主人。等啊,等啊,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这只狗仍然一动不动地在站台上等着。有人给它吃、喝,它拒绝;有人想领走它,它没有任何反应,眼睛仍然直直地望着铁道的远方,周围熟悉这只狗的人们都知道它是在痴心地等待自己的主人。这只狗后来终于在等待中饿死、渴死了……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是呀,动物是通人性的,它们和我们人类一样,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情怀。这节课,我们先来读读发生在昆明翠湖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老人与海鸥》,读课题。【出示课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通读全文,看看在预习的基础上还有哪些字词没有弄懂? 2、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巡视,收集学生学习情况,以便进行指导。 3、集体交流: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帮忙解决。 4、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以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出示课件】 第一部分(1-13自然段):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第二部分:(14-19自然段)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感情。 (三)、再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或者哪些地方你有疑问?请在文中标注出来。 2、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3、交流汇报,整体评价。 (四)、随堂作业: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第 二 课 时 (一)、设疑激趣,继续学习课文。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一个真实的故事《老人与海鸥》,我想问问,当你读完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想说的?(预设:感动、意想不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等。) 师:同学们理解得很透彻,感受谈得也很深刻。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上节课找出的关键词语。【出示课件】 撮嘴呼唤 翻飞盘旋 抑扬顿挫 扇动翅膀 亲昵说话 肃立不动 啧啧称赞 白色旋涡 (1)读了这两组词语,你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两幅画面?【出示课件】 (预设学生回答:老人在喂海鸥、老人呼唤海鸥;海鸥在遗像前翻飞、肃立、瞻仰遗容) 师:大家发现没有,其实这篇文章主要描写的就是这样两个场景,如果我把你们刚才说的概括起来,就是说先写老人喂海鸥的场景,再写海鸥送老人的场景。(板书) (二)、品读第一部分,感悟人鸥情。 (一)、假如当时同学们就在翠湖边上,看到这样的情形,你会想到什么?【出示课件】 (二)、请同学们快速地小声朗读课文1—13自然段,找出重点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导学生交流重点句意:【依次出示课件】 1、“他背已经驼了……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跟海鸥相伴。” (1)、指名读段,鼓励学生探学习,予以评价。 (2)、抓住“三个褪色”,体会老人特别简朴。 (3)、抓住“每天、二十余里、只为了”

文档评论(0)

爱立信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