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专家共识.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组人活化因子VI(rhFVIIa) * 共识解读 概述 诊断 预防与治疗 问题探讨  中心静脉导管  下腔静脉过滤器  阿斯匹林 争议问题 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VTE预防 对已形成CVC相关性VTE的患者,进行抗凝治疗 不推荐常规预防 出现血栓首先评价导管是否必须继续放置 争议问题 下腔静脉过滤器IVC 考虑放置: 渐进式、中央/近端VTE; 抗凝禁忌的PE; VTE充分治疗仍发生PE; 心肺功能不全新发PE易危及生命; 确诊多发性PE和慢性PAH。 IVC降低PE风险,增加下肢DVT风险 争议问题 阿司匹林能否用于VTE预防 高凝状态,血流淤滞是VTE的主要成因,与动脉血栓不同 阿司匹林不常规用于VTE防治,但骨髓瘤患者需根据病情酌情使用 不建议阿司匹林单独用于VTE防治 总结 减少不良事件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谢 谢! * VTE、DVT和PE的概念区分。VTE包括DVT和PE。 两种重要的临床表现:DVT和PE - 在60%以上的病例中,PE源于下肢的深静脉血栓 - 多数患者中同时存在DVT和PE - DVT和PE的危险因素相似 - 经证明使用抗凝药物的相同治疗方法对DVT和PE都有效 未发现和未治疗将导致的后果 短期:复发、死亡 长期:栓塞后综合症、慢性肺动脉高压 * 血栓后综合症表现为疼痛,肿胀,水肿,破溃,浅表溃疡等。如果血栓脱离,患者将面临肺栓塞的危险,严重的有致死危险。 * Category: Epidemiology and Incidence of VTE Key Words: Epidemiology Risk Stratification Thromboembolic Disease DVT Prophylaxis Venous Thromboembolic Event (VTE) 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Pulmonary Embolism (PE) 1865年 特卢所 * 1。 Lee AY, Levine MN. Circulation. 2003;107:23 Suppl 1:117-121 2。Bura et. al., J Thromb Haemost 2004;2:445-51 1。 Lee AY, Levine MN. Circulation. 2003;107:23 Suppl 1:117-121 2。Bura et. al., J Thromb Haemost 2004;2:445-51 1.Heit JA.cancer and venous thromboembolism:scope of the problem.cancer control 2005;12:5-10 2.Levitan N:rates of initial and recurrent thromboembolic disease among patients with malignancy versus those without malignancy:risk analysisi using medicare claims data.Medicine.1999;78:285-291 * 1。 Lee AY, Levine MN. Circulation. 2003;107:23 Suppl 1:117-121 2。Bura et. al., J Thromb Haemost 2004;2:445-51 肿瘤细胞与凝血系统互相影响。例如肿瘤细胞产生的促凝因子促进凝血,肿瘤的生长导致血流的淤滞等。同时,凝血系统的激活促进肿瘤细胞生长。所以这些影响是相互的,多方面的。 * Virchow’s 理论背景信息: 鲁道夫·路德维希·卡尔·魏尔啸 (Rudolf Ludwig Karl Virchow)是德国著名的病理学家。他以多项科学发现而闻名,例如他是第一个发现白血病的人。魏尔啸另一著名发现是他对于肺动脉血栓栓塞的形成机制,因而提出了栓塞这一术语。魏尔啸还提出了与这一研究密切相关的“血栓形成三要素”魏尔啸三要素,即血流淤滞,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 * Paul C Winter,the pathogenesis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cancer:emerging links with tumour biology,Hematological Oncology 2006;24:126-133 TF:tissue factor,组织因子 CP:cancer procoagulant,肿瘤促凝因子 Thrombomodulin:血栓调制素 APC:An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