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性皮肤病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色素性皮肤病 色素增加性疾病 表皮色素增加性皮肤病中,色素异常表现为多种形式。有的表现为黑素细胞的功能状态异常,如雀斑;有的表现为黑素细胞数量的增多,如雀斑样痣;有些则仅为噬黑素细胞增加,如黄褐斑和炎症后色素沉着。一般而言,由黑素细胞数目增加所致者激光治疗效果较好,而由于全身或局部代谢异常所致的黄褐斑,炎症后色素沉着等激光治疗效果不佳。 色素增加性疾病的治疗 雀斑 【病因及发病机制】 雀斑确切的发病机制以及紫外线(UV)在病程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仍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雀斑皮损处黑素细胞总数并未增多,但黑素细胞胞体较大,树突较长,胞体内含较大Ⅳ型黑素小体。单次照射紫外线剂量比照射累积量在发病中起更为重要的作用。 雀 斑 【临床表现】 此病自幼年发病,青春期达高峰,到老年人又逐渐减少,且好发于皮肤白皙女子。皮损多见于暴露部位,尤以鼻、颊、上背、肩多见,重者可累及前臂伸侧和手背。皮损一般<5mm,呈圆形、椭圆形及多角形。边沿不规则的淡褐色到深褐色斑点,境界清楚,孤立不融合。夏季日晒后颜色加深,数目增多,到冬季色素变浅。其色素斑数目、大小、颜色取决于个体遗传背景及对UV的耐受度。 黄褐斑 黄褐斑 【病因及发病机制】 常见于身体健康青春期到绝经期中年妇女,有许多发病始于妊娠第2~5周,分娩后来月经时即消失,此可能与体内孕激素水平增加有关。在口服避孕药妇女中,随服药剂量及时间的不同,其发生率可≥20%。此外与一些慢性疾病特别是女性生殖器疾病和月经失调、痛经、子宫附件炎、不孕症以及肝脏疾病、慢性乙醇中毒、甲状腺功能亢进、结核等内分泌因素有关。另外日光中紫外线可以促使黑素合成。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如氯丙嗪(冬眠灵)、苯妥英纳、化妆品、皮肤微生态改变可能是发病原因之一。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幽思抑郁,肝气郁结,暗耗阴血;或房劳伤精,肌肤失养,肾之本色外露;或厚味伤脾,中洲失运,浊气上泛而色如尘垢,萎暗无华。 黄褐斑 【临床表现】 为黄褐色、深褐色斑片悄然发生,边缘清楚回呈弥漫性,局部无鳞屑或炎症。常对称分布于颜面颧部及颊部而呈蝴蝶形,亦可累及前额、眉弓、鼻、口周。可不对称。常无自觉症状。皮损在日晒后加深,春、夏季加重,秋冬季则减轻。该病可随内分泌因素变化而变化,但往往经久不退,一部分于分娩后或停服避孕药后可缓慢减退。 【治疗】 目前尚无满意的疗法。有病因者应尽量去除病因,避免日光照射。由避孕药引起的黄褐斑应停止服用,但短期内不一定消退,有停药后持续5年者。可经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可试用激光治疗,Q开关红宝石激光治疗黄褐斑有一定疗效,但对于不同的黄褐斑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很大,有部分患者可以达到迅速的颜色减退或消失,而部分患者治疗后可能出现较为明显的色素沉着,需要数月才能消退。 黄褐斑的治疗进展  黄褐斑(chloasam)是面部对称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俗称蝴蝶斑、妊娠斑;中医称肝斑。    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尤以婚育女性居多,男性 少见,可为生理性或症状性表现。 黄褐斑的治疗进展 黄褐斑的治疗进展 黄褐斑的治疗进展 黄褐斑的治疗进展 黄褐斑的治疗进展 起源于外胚层神经嵴,胚胎50天移至基底层细胞,黑素细胞与角原细胞共组成表皮黑素单元。(面部约1:46、四肢约1:10),共同完成合成、转输和降解。(见图) 黄褐斑的治疗进展 黄褐斑的治疗进展 黄褐斑的治疗进展 黄褐斑的治疗进展 黄褐斑的治疗进展 黄褐斑的治疗进展 黄褐斑的治疗进展 黄褐斑的治疗进展 黄褐斑的治疗进展 黄褐斑的治疗进展 黄褐斑的治疗进展 黄褐斑的治疗进展 黄褐斑的治疗进展 黄褐斑的治疗进展 黄褐斑的治疗进展 雀斑样痣Lentigo; Lentigeines) 为表皮黑素细胞增多所形成的色素性斑疹,它没有黑素细胞巢。 (1)单纯性黑子(Lentigo simplex) 常发生于儿童,但也可出现于任何年龄。为界限清楚、圆形、褐或黑色直径1-3mm斑疹,单发或多发,分布不对称,日晒不加剧,与交界痣很难区别。 簇集性黑子(Agminated lentigines) 为多数小的褐黑色斑疹,群集一起,排列成大小不等的簇团,并常呈节段性分布于面颈部的一侧。 色素性肠道息肉综合征 色素性肠道息肉综合征 【病因及发病机制】 又称Peutz-Jeghers综合征,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表现为皮肤黏膜色素斑伴弥散性胃肠道错构瘤。该病多因一种新的编码色氨酸/苏氨酸激酶基因突变所导致。 色素性肠道息肉综合征 【临床表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