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诊治规范.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规范 诊治指南的主要内容 --中华医学会2005 概述 预防及治疗 --定义 --基础治疗 --分类 --药物治疗 诊断 雌激素、降钙素 --临床表现 二膦酸盐、甲状旁腺激素 --骨量检查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实验室检查 氟化物、中药 概述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即以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 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骨矿密度和骨质量。 对比 正常椎体松质骨 骨质疏松椎体松质骨 骨质疏松症的分类 原发性 --绝经后骨质疏松(Ⅰ型)   自然绝经后(一般发生在绝经后5~10年) --老年性骨质疏松(Ⅱ型) 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 --特发性骨质疏松 继发性  诊断 多数病人无明显自觉症状 四肢酸软、无力 疼痛 --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 --发生骨折时的疼痛 身高缩短和驼背 掉牙 活动能力下降 骨骼畸形 骨折 危险因素的评估 绝经后妇女 50岁以上的男性 有助于评估患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判断是否采用药物干预 预防骨质疏松性(脆性)骨折的发生 已知和可能的危险因素 低骨量(低骨矿密度) 年老 有脆性(非暴力性)骨折史 家族史 身材瘦小 运动少 早绝经(45岁以前绝经) 双侧卵巢切除 绝经期前长期闭经 酗酒 嗜烟 咖啡因摄入过多 长期营养不良 钙摄入不足 导致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疾病和药物 既往易跌跤史 存在易跌跤的危险因素 --全身衰弱 --肌力不良 --平衡功能差 --视力障碍 诊断 观察骨组织的形态结构 对骨质疏松所致各种骨折进行定性和定位诊断 对骨质疏松与其它疾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常用摄片部位: 椎体、髋部、腕部、掌骨、跟骨和管状骨 敏感性和准确性较低,早期诊断的意义不大 腰背痛加重、身高明显缩短时,建议进行椎体X线摄片 BMD的测定 测定BMD是现有最佳定量指标 --诊断骨质疏松 --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 --监测自然病程或药物干预疗效 大致反映70%的骨强度 方法 --单光子(SPA) --单能X线(SXA) --双能X线吸收法(DXA) --定量计算机断层照相技术(QCT) DXA的诊断标准 骨量范围 T值 正常 T>-1 骨量减少 -2.5<T≤-1 骨质疏松 T ≤ -2.5 严重骨质疏松 T ≤-2.5 并伴有一处或多处脆性骨折 T值:BMD与同性别,同种族年轻健康人的骨峰值相比变化的标准差. DXA 骨密度测量的影响因素 骨组织退变 损伤 软组织异位钙化 软组织成分变化 体位差异 仪器的精密程度 操作的规范程度 。。。。。。 骨矿密度测定的临床指征 伴有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绝经后妇女及65岁以上妇女; 性激素水平低下的任何年龄阶段的男、女成年人; 有椎体骨折或X线摄片已有骨质疏松改变者; 有明显的骨质疏松家族史或有存在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者; 接受骨质疏松治疗进行疗效监测者; 其它涉及骨矿代谢的疾病; 诊断 常规检查:根据鉴别诊断需 --血尿常规, --肝肾功能、 --血糖、 --钙、磷、 --碱性磷酸酶、 --性激素 --其它项目:如25(OH)D,甲状旁腺激素等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检测 骨形成的生化标志物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 --骨钙素(OC)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 --Ⅰ型前胶原C端肽(PⅠCP) --N端肽(CⅠNP) 骨吸收的生化标志物 --血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PACP) --Ⅰ型胶原C端肽(S-CTX) --尿吡啶啉(Pyr) --脱氧吡啶啉(d-Pyr) --尿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